《FJ時事新聞》大講壇首席主講:江東良一經典解說淨空大師《淨土大經解演義》
(九十八)為什麼說《金剛經》中的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才是最善的待人處事之道。(上篇)
作者:江東良一 總編輯:蔡倩如
淨空大師告訴我們,《金剛經》要反著讀。我們這麼多年其實並沒有讀懂《金剛經》。本人也是如此,雖然能熟背《金剛經》。但是聽了淨空大師的講解以後,才如夢初醒,醍醐灌頂。
金剛經貫徹的核心,就是忍辱。有人可能會說難道不是破四相嗎?但破四相的前提,還是需要忍辱。忍辱波羅蜜是菩薩所修行的六波羅蜜之一。我們不論做了多少善業,積了多少功德,片刻嗔恚可燒萬里功德林。嗔恚就是暴怒。一下失去理智,當你暴跳如雷的時候,就會把你所有的功德毀掉。衝動是魔鬼啊!例如一些殺人犯,他們也不一定是什麼十惡不赦之徒,都是一時的衝動毀了自己的人生。所以我們行走於人世間,最善的待人處事之道就是忍辱。
世尊出生於現尼泊爾國,三十歲在菩提樹下悟到真理。第一句就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只因妄想執著而迷失本性。成道以後,世尊就想起了幾年前離開他的五名侍從。當年世尊出家之前是淨飯國的王子,出家時帶領五名侍從進行苦修,後來覺得不是辦法,於是放棄了苦修,但五名侍從也因此離開了世尊。世尊悟到後就去找以前跟隨自己的五名侍從,然後在鹿野苑初轉法論,給這五名侍從講四諦八正道和三法印,這五名侍從也因此證得了阿羅漢果位。而五名侍從之首,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五百羅漢中的第一位,名叫憍陳如尊者。那麼故事就從這裡開始了,憍陳如尊者是世尊成佛後第一個渡的比丘。那麼我們也許會想,是不是世尊和憍陳如尊者的前世是親人朋友的關係呢?其實恰恰相反,是仇人關係。憍陳如尊者的前世把世尊給節節肢解,慘不忍睹,這就是忍辱的真諦。故事的發展並不是像我們人類想象的一樣,首先憍陳如尊者為什麼離開世尊?是因為世尊不修苦行,放棄了苦行求道的精神。後來世尊成佛後,就給憍陳如尊者講解八正道,貪欲是不可以成道的,而修苦行也不可以成道,這兩種極端都是錯誤的,正確的是中道。於是就形成了佛教的中道思想即八正道。佛教以中道無我緣起為核心,所謂八正道就是指: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而四諦即苦集滅道。三法印即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後來憍陳如尊者又是怎樣和世尊重歸於好的呢?請聽下回講解!南無阿彌陀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