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藏第 24 册 No. 1460 解脱戒经
No. 1460
解脱戒经
僧昉述
译经缘起
戒律者,建定慧之妙幢、殄闇惑之明灯,度危险之蹊径、开憺怕之梁津。宝殿之功罔初弗起、逾越重阁非梯靡升,正法住灭验之常典,大圣泯晖迈余千纪,法泽遐流犹未周备,令文学之徒异论竞兴、薄俗之士讪音满世。余听斯谈辄?慈范,昧揽玄言乃嘱大集,圣所嗟叹言迦叶毗,妙观我人善摧恼结、闲邪辩正极圣冲典。每寻斯文慨五数阙,敢以追访获斯戒本,虽未广具,敬以洗心,剪世浮辞。大魏武定癸亥之年,在邺京都,侍中尚书令高澄请为出焉。
羯磨中,外国云“若僧到时”(汉地回文言“时到”)“僧忍听”(言僧至我作法时,莫遮我所作,故言“听”)外国耳听(遮听,言音字别,汉用一字,所以致或)。
解脱戒经(出迦叶毗部)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是解脱戒经, 亿劫难得闻,
摄受正修行, 斯事倍复难。
有佛兴世乐, 兴世说法乐,
众僧和合乐, 和合持戒乐。
“诸大德!时分一月过三月在,老死欲至,佛法渐灭,当一心精进,莫行放逸。所以者何?如来勤精进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及余善法菩提分法。众僧和合坐。未受具戒者出。”
“众僧和合先作何事?不来诸比丘说欲清净。比丘尼遣谁来受教?”
“毗婆尸如来, 六十八百千,
阿罗汉众中, 说此解脱戒:
忍辱第一义, 佛说涅槃最,
出家恼他人, 不名为沙门。
尸弃牟尼尊, 金山无与等,
三十六万众, 说此解脱戒:
譬如明眼人, 有足能避险,
世有聪明人, 能远离众患。
毗舍浮如来, 永离诸烦恼,
百千大众中, 说此解脱戒:
不屏说人恶, 不恼乱他人,
常奉行于戒, 衣食知止足。
拘留村陀佛, 知见广无畏,
四十千众中, 说此解脱戒:
譬如蜂采花, 但取其香味,
持至所住处; 比丘入聚然,
不破坏他意, 不观作不作,
但自观身行, 若正若不正。
迦那迦牟尼, 三十千沙门,
罗汉大众中, 说此解脱戒:
正观莫放逸, 当学牟尼法,
如是无忧愁, 心寂入涅槃。
迦叶波如来, 大智大名称,
三十千众中, 说此解脱戒:
一切恶莫作, 当具足众善,
自调伏其心, 此是诸佛教。
世尊大智慧, 释法王牟尼,
为尼罗浮众, 说此解脱戒:
善护于口业, 自净其心意,
身莫作众恶, 此三业清净。
僧众甚广大, 说法亦无量,
名闻大供养, 说此解脱戒。”
“大德僧听!僧今十五日布萨说解脱戒。若僧到时僧忍听,僧作布萨说解脱戒。白如是。”
“诸大德!今说解脱戒,众集默然听,善思念之。若有犯者当发露,无犯者默然。默然故,知众清净。如一一比丘问,如是比丘乃至三问,若比丘如是众中乃至三问,忆念有犯当发露,不发露得故妄语罪。诸大德,故妄语罪,佛说障道法。彼比丘自忆知有犯,欲求清净当发露。发露则安隐,不发露罪益深。诸大德!我已说解脱戒经序。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如是三说)
“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德!此四波罗夷法,半月半月说解脱戒经中来。
“若比丘,共比丘同入戒法,戒羸不舍戒,作不净行,习淫欲法,乃至共畜生,是比丘得波罗夷不应共住。
“若比丘,若在聚落、若空静地,他物、不与,以盗心取。若王、若大臣,若捉、若害、若缚、若罚财、若驱出国、若与种种苦:‘咄!如是贼、汝无所知、汝痴、汝不与取。’是比丘得波罗夷不应共住。
“若比丘,若人、若似人,故自手断其命,若自持刀、或求持刀,教死赞死,如是说:‘咄男子!用此不善恶活为?死胜生。’随彼所欲心所忆念,无量种种教死赞死,彼人因是事死,是比丘得波罗夷不应共住。
“若比丘,不知不见上人法,无圣智见胜法,自称言:‘我知我见。’彼于异时,若捡问、若不捡问,欲求清净作如是说:‘我实不知不见,言知言见,虚诳妄语。’除增上慢,是比丘得波罗夷不应共住。”
“诸大德!我已说四波罗夷法。若比丘犯一一法,不得与比丘共住,如前波罗夷不应共住。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如是三说)
“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德!此十三僧伽婆尸沙法,半月半月说解脱戒经中来。
“若比丘,忆念故出精,除梦中,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染污心共女人身相触,若捉手、若捉臂、若捉发、若触一一身分觉触,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染污心说粗恶淫欲语,如男子女人迭互说,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于女人前自赞身言:‘姊妹!我等持戒善修梵行,应以淫欲供养我,此法供养最第一。’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行媒法,持男意语女、持女意语男,若为妇事、若为私通,乃至须臾,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自求作房,无主自为己,当应量作。是中量者,长佛十二手、内广七手。应将余比丘往视处所,诸比丘应观处所,无难处、无妨处。若比丘难处、妨处自求作房,无主自为己,不将余比丘往观处所、若过量作,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欲作大房,有主为己作,应将余比丘往视住处。诸比丘应观住处,无难无妨。比丘初治地作大房,有主为己作,不将余比丘往视住处,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瞋恚故,于清净无犯比丘以无根波罗夷法谤,欲破彼比丘净行。彼于异时,若捡问、若呵责、或不捡问,便言:‘此事无根说,我瞋恚故作是语。’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瞋恚故,于清净无犯比丘以相似法无根波罗夷法谤,为破彼梵行。彼于异时,若捡问、若不捡问,知是异分相似,比丘自说:‘我瞋故妄语说。’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欲破和合僧,受破僧方便法,坚执不舍。诸比丘应谏此比丘言:‘大德!莫破和合僧,莫受破僧法坚执不舍。大德共僧和合,僧和合欢喜不诤,同一师学如水乳合,增益安乐住。大德!舍此破僧法。’诸比丘如是谏时,舍者善;若不舍者,诸比丘应三谏,舍是事故。乃至三谏,舍者善;若不舍,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有余同伴群党比丘说随顺语,若二若三乃至众多,语诸比丘言:‘长老!莫谏此比丘,此比丘非恶心。何以故?此比丘所说如法如律,此比丘知说非不知说,此比丘所说我等心所欲喜乐忍可。此比丘所欲喜乐忍可,我亦如是喜乐忍可。’诸比丘言:‘大德!莫作是语言:“此比丘所说如法如律,此比丘知说非不知说。此比丘喜乐忍可,我亦如是喜乐忍可。”何以故?此比丘所说非法非律,此比丘非知说。大德!汝莫欲破和合僧。大德!当乐和合共僧和合。僧今和合欢喜不诤,同一住同一师学,如水乳合,于佛法中增益安乐住。大德!舍是破僧诤事。’诸比丘如是谏时,舍者善;若不舍者,诸比丘应三谏,舍是事故。乃至三谏,舍者善;若不舍,僧伽婆尸沙。
“若诸比丘,依聚落城邑住,污种姓、行恶行。污种姓亦见亦闻亦知,行恶行亦见亦闻亦知。诸比丘语此比丘言:‘长老!汝污种姓、行恶行。汝污种姓亦见亦闻亦知,行恶行亦见亦闻亦知。长老!汝污种姓、行恶行。汝等出去,不应此中住。’彼比丘语诸比丘言:‘诸比丘有爱、有恚、有痴、有怖。有余同行比丘,有驱者、有不驱者。’诸比丘应语此比丘言:‘长老!莫作是语言:“僧有爱、有恚、有痴、有怖。有余同行比丘,有驱者、有不驱者。”何以故?诸比丘不爱、不恚、不痴、不怖。长老!汝污种姓、行恶行。汝污种姓亦见亦闻亦知,行恶行亦见亦闻亦知。污种姓,行恶行,汝舍此有爱有恚有痴有怖语。’是比丘如是谏时,舍者善;若不舍者,诸比丘应三谏,舍是事故。乃至三谏,舍者善;若不舍,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恶口,于戒律中学、如来法中如法如毗尼,自身不受谏,语诸比丘言:‘长老!莫向我说若善不善,我亦不向诸长老说若善不善。长老!止,莫谏我。’诸比丘谏此比丘言:‘大德!于佛戒法中学如法如律,自身当受谏,莫不受谏。大德!如法如律谏诸比丘,诸比丘亦如法如律谏大德。何以故?如是具足,如来、应供、等正觉弟子众得增长。种种相谏展转相教,各各悔过、各各共语。’彼比丘如是谏时,舍者善;若不舍,诸比丘应三谏,舍是事故。乃至三谏,舍者善;若不舍,僧伽婆尸沙。”
“诸大德!我已说十三僧伽婆尸沙法,九初犯、四乃至三谏。若比丘犯一一法,随知覆藏,应行别宿。行别宿竟,僧中六夜行摩那埵。卑下行净意竟,应与除罪,顺法行二十僧中灭罪。若少一人不满二十灭是比丘罪,是比丘罪不得除。诸比丘亦有犯。此法如是。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如是三说)
“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德!此二不定法,半月半月说解脱戒经中来。
“若比丘,共一女人独在覆障处、无人见处坐说欲事。有信优婆夷,三法中一一法说,若波罗夷、若僧伽婆尸沙、若波逸提。是坐处比丘自言:‘我犯是罪。’于三法中应一一治,若婆罗夷、若僧伽婆尸沙、若波夜提。如有信优婆夷所说,应如法治是比丘。是名不定法。
“若比丘,共一女人不覆处坐。有信优婆夷,二法中一一法说,若僧伽婆尸沙、若波逸提。是坐比丘自言:‘我犯是罪。’二法中应一一治,若僧伽婆尸沙、若波逸提。如有信优婆夷所说,应如法治是比丘。是名不定法。”
“诸大德!我已说二不定法。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如是三说)
“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德!此三十尼萨耆波逸提法,半月半月说解脱戒经中来。
“若比丘,衣已竟,出迦絺那衣,畜长衣经十日得持。若过畜,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衣已竟,出迦絺那衣,于三衣中离一一衣,异处经一宿,除僧羯磨,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衣已竟,出迦絺那衣,得非时衣,欲须便受,受已疾成衣。若足者善,若不足得畜至一月。若过畜,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共与非亲里比丘尼博衣贸易,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使非亲里比丘尼浣染打故衣,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从非亲里居士居士妇乞衣,除余时,尼萨耆波逸提。余时者,夺衣、失衣、烧衣、漂衣,名余时。
“若比丘,夺衣、失衣、烧衣、漂衣。时非亲里有信居士居士妇多与衣,是比丘当知足受衣。若过受,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非亲里居士居士妇为比丘具衣价,持此衣价与某甲比丘。是比丘先不受自恣请至居士家,作如是说:‘居士实为我故办衣价不?’居士言:‘实尔。’比丘言:‘善哉居士!当为我办如是好色衣,为好故。’若得衣,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二居士各各为比丘办衣价:‘此物作衣已,与某甲比丘。’是比丘先不受自恣请,忆念往至彼居士家,作如是说:‘居士!汝二人实欲为我作衣不耶?’答言:‘实尔。’比丘言:‘善哉居士!办如是好衣价。为我共作一衣,为好故。’若得衣,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若王、若大臣、若婆罗门、若长者、若居士、若商主、若长者妇,为比丘送衣价:‘持此衣价与某甲比丘。’彼使至比丘所,作是说:‘大德!受此衣价,慈愍故。’比丘言:‘我不应受此衣价。若我须衣时,得净衣便受。’使语比丘言:‘大德!有执事人不?’须衣比丘言:‘有。若守园人、若优婆塞,此是比丘执事人。’彼使诣执事人所,白言:‘执事!此是某甲衣价,为某甲比丘作衣已,某时当与某甲比丘。’彼使与衣价已,至比丘所,语比丘言:‘大德!所示某甲执事人,我已与衣价。大德!须衣时往取,当得衣。’须衣比丘往执事人所,二返三返语言:‘我须衣。’若二返三返为作忆念,得衣者善;若不得衣,四返五返六返在前默然住,令彼忆念。若四返五返六返在前默然住,得衣者善;若不得衣,过是求得衣,尼萨耆波逸提。若不得衣,随衣价所来处,若自往、若遣好使,往语施主言:‘汝先遣使送衣价与某甲比丘,是比丘未曾得衣。施主还取,莫使失。是名如法。’
“若比丘,杂憍奢耶作卧具、若使他作,成者,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纯黑羺羊毛作卧具、若使人作,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作卧具,应用二分黑羊毛、第三分白、第四分尨,若使人作,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作新卧具,当取故者方一手褋新者上。若不着,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作卧具,应六年持。若减六年更作卧具,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行路中得羊毛,须者应取。若无人持,得自持行三由旬。若过者,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使非亲里比丘尼浣染擗羊毛,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种种贩卖,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种种贸易宝物,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自手取宝,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畜长钵不净施,过十日,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钵减五缀不漏,更求新钵,为好故,若得者,尼萨耆波逸提。彼比丘应僧中舍,若无钵比丘应受。应好持,乃至破。是法应尔。
“若比丘,自乞缕,使非亲里织师织作衣,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非亲里居士使织师为比丘织作衣。是比丘先不受自恣请,忆念往织师所,语织师言:‘汝今当知,此衣为我织。极好织令致好,我当多少与汝衣价。’若比丘与价,乃至一食,得衣者,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先与比丘衣,后瞋恚,若自夺、若使人夺取,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十日未满夏三月,若有急施衣,欲须便受,受已依时应畜。若过畜,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春末一月在应求雨浴衣,半月后应用。若过用,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在阿兰若有疑怖畏处,比丘三衣中若留一一衣置舍内,及有因缘出界离衣,乃至六夜。若过,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知他与僧物。自回入己。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有病听畜酥油、生酥、蜜、石蜜,齐七日得服。若过七日服,尼萨耆波逸提。”
“诸大德!我已说三十尼萨耆波逸提法。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如是三说)
“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德!是九十波逸提法,半月半月说解脱戒经中来。
“若比丘,故妄语,波逸提。
“若比丘,两舌语,波逸提。
“若比丘,毁呰语,波逸提。
“若比丘,僧如法断事后发起,波逸提。
“若比丘,与女人说法过五六语,除有智男子,波逸提。
“若比丘,与未受具戒人同诵,波逸提。
“若比丘,向未受具戒人自说得过人法,实者,波逸提。
“若比丘,知他比丘有粗恶罪,向未受大戒人说,除僧羯磨,波逸提。
“若比丘,知他施僧物,回与知识,波逸提。
“若比丘,半月说戒时作是说:‘何用此杂碎戒为?说是戒时令人悔恼怀疑。’轻毁戒故,波逸提。十。
“若比丘,坏种子鬼神村,波逸提。
“若比丘,讥骂者,波逸提。
“若比丘,不受谏,波逸提。
“若比丘,露地置僧卧具,不自收举、不教人举,舍行,波逸提。
“若比丘,僧房中铺草铺叶,不自举、不教人举,舍行,波逸提。
“若比丘,知他比丘先住处,后来强铺卧具宿,‘若嫌迮者自当去。’以是因缘,波逸提。
“若比丘,先瞋恚,为恼乱故牵他出房,波逸提。
“若比丘,房重阁上脱脚床,不支持,若坐若卧,波逸提。
“若比丘,知水有虫,自浇草土、若教人浇,波逸提。
“若比丘,欲作大房,自观视二覆三覆,至窗牖。若过,波逸提。(二十。外国平头屋上开窗,横覆二三板则至牖)
“若比丘,僧不差,教授比丘尼,波逸提。
“若比丘,为僧差,教授比丘尼,乃至日没,波逸提。
“若比丘,入比丘尼寺,为无病比丘尼说法教授,波逸提。
“若比丘,语比丘言:‘诸比丘为资生故教授比丘尼。’波逸提。
“若比丘,与非亲里比丘尼衣,波逸提。
“若比丘,与非亲里比丘尼作衣,波逸提。
“若比丘,与比丘尼计挍同道行,除余时,波逸提。余时者,若多伴行、有疑恐怖,此是余时。
“若比丘,与比丘尼计挍乘一船,若上水、若下水,除直渡,波逸提。
“若比丘,独与女人屏处坐,波逸提。
“若比丘,知比丘尼赞叹食,除施主先有意,波逸提。
“若比丘,展转食,除余时,波逸提。余时者,病时、作衣时、施衣时,此是时。
“若比丘,施一食处,无病比丘应一食。若过受,波逸提。
“若众多比丘于檀越家乞食,信法长者多与䴵麨,比丘须者应取二三钵。若过取,波逸提。持至住处,和合共食。此法应尔。
“若比丘,足食竟更食者,波逸提。
“若比丘,知他比丘足食竟,请与食,波逸提。
“若比丘,别众食,除余时,波逸提。除余时者,病时、作衣时、施衣时、道行时、船行时、大会时、沙门施食时,此是时。
“若比丘,非时食可食物,波逸提。
“若比丘,食残宿食,波逸提。
“若比丘,不受食举入口中,除水、杨枝,波逸提。
“若比丘,得好美饮食,酥油、蜜、石蜜、乳酪、生酥、若鱼若肉,无病为己索而食者,波逸提。
“若比丘,知水有虫,饮用者,波逸提。
“若比丘,知他食家,直入,波逸提。
“若比丘,食家强坐,波逸提。
“若比丘,出家外道自手与食,波逸提。
“若比丘,往观军阵,除因缘,波逸提。
“若比丘,有因缘入军中,若过二宿至三宿,波逸提。
“若比丘,军中住若二宿若三宿,观军发行势力幢麾,种种观视心生乐顺,波逸提。
“若比丘,瞋恚心打比丘,波逸提。
“若比丘,瞋恚心以手拟比丘,波逸提。
“若比丘,知他比丘有粗恶罪,覆藏者,波逸提。
“若比丘,与欲已后还悔,波逸提。
“若比丘,语比丘言:‘长老!共入某村,当与汝多美食。’是比丘至村,竟不令与此比丘食。语言:‘长老!汝去。我共汝若坐若语不乐,我独坐独语乐。’非余因缘而遣去者,波逸提。
“若比丘,无病因缘,露地然火、若教人然,波逸提。
“若比丘,与未受具戒人同室宿,至三宿,波逸提。
“若比丘,如是说:‘我知佛法义,行淫欲不障道。’诸比丘应谏此比丘言:‘长老!莫作是语,莫谤世尊,谤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说,世尊无数方便说行淫欲是障道法。如是世尊说欲障道,长老舍此恶见。’是比丘如是谏时,舍者善;若不舍,彼比丘应三谏,舍是事故。乃至三谏,舍者善;若不舍,波逸提。
“若比丘,知如是人未舍恶见,共宿共食、同一羯磨,波逸提。
“若比丘,知沙弥作如是说:‘我如是知佛法义,行淫欲非障道法。’诸比丘应谏此沙弥言:‘莫作是语,莫谤世尊,谤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语,世尊无数方便说行淫欲是障道法。沙弥!舍此恶见。’如是谏时,舍者善;若不舍者,是比丘应语此沙弥言:‘汝自今已后莫言世尊是我大师。汝非顺梵行,不得随余比丘。如余沙弥,得与大比丘二三宿,痴人汝今无是事。出去灭去,不须此中住。’若比丘知如是摈沙弥,若畜同一止宿,波逸提。
“若比丘,以无根僧伽婆尸沙法谤者,波逸提。
“若比丘,净施沙弥衣钵,不问辄用,波逸提。
“若比丘,与女人同路行,乃至一村间,波逸提。
“若比丘,故断畜生命,波逸提。
“若比丘,疑恼比丘,乃至少时不乐,波逸提。
“若比丘,击攊比丘,波逸提。
“若比丘,水中戏,波逸提。
“若比丘,与女人同室宿,波逸提。
“若比丘,恐他比丘,乃至戏笑,波逸提。
“若比丘,藏他比丘衣钵资具、若教人藏,乃至戏笑,除余时,波逸提。
“若比丘,得新衣不作坏色,青、黑、木兰,波逸提。
“若比丘,若宝、若似宝,若自取、若教人取,波逸提,除僧伽蓝及寄宿处。若取宝庄饰具,作如是念:‘取者当还。’此是时。
“若比丘,半月浴,除余时,波逸提。余时者,热时、病时、作时、风时、雨时、行时,此是时。
“若比丘,知是贼伴,共同道行,乃至一村间,波逸提。
“若比丘,知年未满二十,与受具足戒,波逸提。此人不得戒,众僧有犯。此法如是。
“若比丘,受四月请,无病比丘应受。若过受,除常请、更请、分请、尽形请,波逸提。
“若比丘,自掘地、若教人掘地,波逸提。
“若比丘,语比丘言:‘汝当学此戒。’是比丘言:‘我不从汝痴愚人不正语人学戒乃至持修多罗。持律、持摩帝隶迦(居多反),我当从问波逸提。’为求解者,应当问持经、持律、摩帝隶迦比丘。此是如法。
“若比丘,知他共斗诤,默然听此语向彼说,波逸提。
“若比丘,僧说戒时,不与欲默然去,波逸提。
“若比丘,不恭敬,波逸提。
“若比丘,饮酒者,波逸提。
“若比丘,非时入聚落,不嘱比丘者,波逸提。
“若比丘先受请,若前食若后食,不嘱余比丘行诣余家,波逸提。
“若比丘,灌顶王夜未晓,王未出,入宫门,除因缘。波逸提。
“若比丘,说解脱戒时作是言:‘大德!我今始知是法半月半月戒经中说。’若比丘知此比丘先已二三说戒处坐,何况多时。随彼比丘所犯罪,应如法治,更增厌离法:‘长老!汝无利、得不善。汝于说戒时,不一心听、不敬重、不作意、不忆念。’此名厌离,波逸提。
“若比丘,骨牙角作针筒成者,波逸提。
“若比丘,作绳床、若木床,足应高如来八指,除入梐。若过成者,波逸提。
“若比丘,持兜罗绵贮绳床木床,若自作、若教人作,成者,波逸提。
“若比丘,作坐具当应量作。是中量者,长佛二手、广一手半,广长各益半手。若过成者,波逸提。
“若比丘,作覆疥疮衣,当应量作。是中量者,长佛四手、广二手。若过成,波逸提。
“若比丘,作雨衣,当应量作。是中量者,长佛六手、广二手半。若过成者,波逸提。
“若比丘,与如来等量作衣、若过量作衣,成者,波逸提。是中佛衣量者,长佛九手量、广六手量,是名佛衣量。”
“诸大德!我已说九十波逸提法。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如是三说)
“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德!此四悔过法,半月半月说解脱戒经中来。
“若比丘入村乞食,无病从非亲里比丘尼自手受食食。是比丘出,至僧中,应悔过言:‘大德!我犯可悔法,所不应为。我今向大德悔过。’是名悔过法。
“若比丘,在白衣家食。是中有比丘尼,指示与某甲羹、与某甲饭,与已复与。诸比丘应语彼比丘尼言:‘姊妹!且住,待诸比丘食竟。’若无一比丘语彼比丘尼如是言,诸比丘应悔过言:‘大德!我犯可悔法,所不应为。我今向大德悔过。’是名悔过法。
“若有诸学家,僧作学家羯磨。若比丘知是学家,先不受请,无病自手受食食。是比丘应悔过言:‘大德!我犯可悔法,我今向大德悔过。’是名悔过法。
“若比丘,在阿兰若有疑怖畏处,不在僧伽蓝外受食,在僧伽蓝内无病自手受食食。是比丘应悔过言:‘大德!我犯可悔法,所不应为。我今向大德悔过。’是名悔过法。”
“诸大德!我已说四悔过法。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如是三说)
“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德!此众学法,半月半月说解脱戒经中来。
“不高着内衣,应当学。
“不下着内衣,应当学。
“齐整着内衣,应当学。
“不象鼻着内衣,应当学。
“不多罗叶着内衣,应当学。
“不麨团着内衣,应当学。
“不高着三衣,应当学。
“不下着三衣,应当学。
“齐整着三衣,应当学。
“不左右观衣,除为齐整,应当学。
“正直入白衣舍,应当学。
“好覆身入白衣舍,应当学。
“静默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左右顾视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左右顾视入白衣舍坐,应当学。
“不自傲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叉腰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通肩被衣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反抄衣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戏笑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覆头面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蹲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叉胁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跳身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掉臂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摇头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摇身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携手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倚足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倚身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肩相倚入白衣舍,应当学。
“待请而入,应当学。
“不偃卧,应当学。
“观床而坐,应当学。
“不纵身重坐,应当学。
“不荷髀坐,应当学。
“不悬脚坐,应当学。
“不宽脚坐,应当学。
“不[臬*邑](区消反)脚坐,应当学。
“正意受食,应当学。
“不溢钵食,应当学。
“食未至不舒手索,应当学。
“不以饭覆羹更望得,应当学。
“不以羹覆饭,应当学。
“无病不得为己索食,应当学。
“正意受羹,应当学。
“正钵受羹,应当学。
“不嚼食作声,应当学。
“不口吹饭食,应当学。
“不嗅食食,应当学。
“不食上唾,应当学。
“不吒食,应当学。
“不出舌食,应当学。
“不啮半食,应当学。
“不捏作叶食,应当学。
“不舐手食,应当学。
“不舐钵食,应当学。
“不手称食,应当学。
“不称钵食,应当学。
“不拉饼食,应当学。
“不作塔形食,应当学。
“不大团食,应当学。
“不小团食,应当学。
“不含食语,应当学。
“不张口待饭食,应当学。
“不视比坐钵起慊心,应当学。
“不濽污比坐,应当学。
“不污手捉水器,应当学。
“不以污水弃白衣舍,除问主人,应当学。
“不以钵置地,应当学。
“不立洗钵,应当学。
“不置钵堕处险处,应当学。
“不在危处洗钵,应当学。
“人坐己立,不应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卧己立,不应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卧己坐,不应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在坐己在非坐,不得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在前己在后,不得为说法,应当学。
“人前行己在后,不得为说法,应当学。
“人在道己在非道,不得为说法,应当学。
“不为骑乘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得为乘舆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得为着屐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得为着履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得为持杖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得为持刀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得为持盖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得为着帽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得为着花鬘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得为着宝冠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得为裹头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得为覆头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得立大小便,除病,应当学。
“不得水中大小便涕唾,除病,应当学。
“不得生草上大小便涕唾欧吐?(奴东反)血,应当学。
“不得上过人树,除怖畏因缘,应当学。”
“诸大德!我已说众学法。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如是三说)
“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德!此七灭诤法,半月半月说戒经中来。
“若比丘,有诤事起,应除灭。
“应与现前毗尼,当与现前毗尼。
“应与忆念毗尼,当与忆念毗尼。
“应与不痴毗尼,当与不痴毗尼。
“应与自言治,当与自言治。
“应与伏本语,当与伏本语。
“应与多人宗,当与多人宗。
“应与草覆地,当与草覆地。”
“诸大德!我已说七灭诤法。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如是三说)
“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德!我已说解脱戒经序、已说四波罗夷法、已说十三僧残法、已说二不定法、已说三十舍堕法、已说九十堕法、已说四悔过法、已说众学法、已说七灭诤法。此是释迦牟尼如来、阿罗呵、三藐三佛陀所说戒经,半月半月说解脱戒经中来。若更有余佛法,皆共随顺,和合欢喜无诤,应当学。”
“东北方世界, 最胜两足尊,
难见难遇值, 说此解脱戒:
财富非久伴, 愚者所喜乐;
智慧能灭苦, 命终常安乐。
是七佛世尊, 说解脱戒经,
心能敬重者, 则获无上法。
所以说戒经、 何故净布萨?
为随顺学戒, 如?牛爱尾。
说此戒经已, 所有诸功德,
愿三界群生, 一切皆安隐。
丰乐常憺怕, 随时降甘雨,
修行供养佛, 令正法久住。
我今说戒经, 谁能闻受行,
谓四众眷属, 安隐度善济。
世尊天中天, 一切无与等,
合十指爪掌, 敬心头面礼。
说解脱戒经, 众僧布萨竟,
若为众请者, 疾辩为宣说。”
解脱戒经(出迦叶毗部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