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7 15.P0518 佛说宝如来三昧经(2卷)〖东晋只多蜜译〗

大正藏第 15 册 No. 0637 佛说宝如来三昧经

  No. 637 [No. 636]

佛说宝如来三昧经卷上

  东晋天竺三藏祇多蜜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竹园中,时与千二百五十比丘僧,菩萨有九十亿人,悉皆如文殊师利!

  是时,罗阅国及竹园四面广纵,上到三十六天,下到无极佛刹地,悉生文陀般华;悉有九十万亿种种色,各各异,非世之明,一华有百万叶,叶上悉有一怛萨阿竭;悉有交络万宝之盖,一盖之上各各有万种之音乐声相娱乐;一佛前各各有一菩萨,如文殊师利菩萨等问事。

  是时,竹园地悉平等,如三弥佛刹,是三千日月诸佛境界,光明悉蔽隐无有明。

  一时,诸佛境界诸大泥犁,毒痛勤苦悉为不行,皆得安隐,百日悉得见十方佛。当是时,禽兽飞鸟,悉百日不饭食,但听法味耳!不自知是众生亦复见佛。

  尔时,罗阅国中人民,悉百日无复食五味者,悉以法作味,皆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提心,三千大千佛境界树木自有音乐,自复相娱乐。

  是时,竹园化作水池,池中有十万种莲华,大如小山。一华有四十万叶,叶上悉有交露师子座。一座上各各有一菩萨,如文殊师利,一座前各各有天侍菩萨。交露帐间各各有万种音乐相娱乐,千岁枯死树悉为生华,三千大千佛刹诸树,悉为屈枝四面相向。

  是时,竹园佛教导处,女人悉化为男子,无有爱欲悉得法眼。

  佛尔时为广大现宝如来三昧,即动九亿万佛刹土。尔时,三昧都无所舍,有东方无极佛刹土,遣无数菩萨,悉如如来等,各各自持无形之华,十万种异色之华,来到竹园,为正觉作礼,以华散正觉上,却就坐;复有南方无极佛国土,复遣无数菩萨,悉如如来,各各持二十万种华,来到竹园中,为正觉作礼,以华散正觉上,却坐;复有西方无极佛,复各各遣无数菩萨,悉如如来等,各各复持三十万种异色华,来到竹园,为正觉作礼,以华散众会上,却坐;复有北方无极佛刹,亦复遣无数菩萨,悉如如来等,各各复持异色四十万种之华来到竹园,为正觉作礼,以华散众会上,却坐;复有东角佛刹,复遣无数菩萨,悉如如来等,各各持无形华,来到竹园,为正觉作礼,以华散佛及众会上,却坐;复有南角佛刹,亦复遣无数菩萨,悉如如来等,各各持无想欲之华,来到竹园,为正觉作礼,以华散正觉及大会,却坐;复有西角无数佛刹,复遣无数菩萨,悉如如来等,各各持无响之华,来到竹园,为正觉作礼,以华散佛及大会,却坐;复有北角无极佛刹,遣无数菩萨,悉如如来等,各各持文尼之华,来到竹园,为佛作礼,以华散佛上及众会,却坐;复有上方无极佛刹,各各复遣无数菩萨,悉如如来等,各各持乱色之华,来到竹园,为正觉作礼,以华散正觉及大会,却坐;下方无数佛刹,各各遣无数菩萨,悉如如来等,各各持诸妙华,来到竹园,为正觉作礼以花散正觉及大会,却坐。

  上方诸天,宿命功德甚尊,遇佛大会旷大宝如来三昧,各各自庄严。天上诸天子,皆令初发意。梵天将无数天,各各持天香天华;梵多会天复将无数天,各各持天上杂华香;遍净天持非世间名华;诸尊天尽持天上伎乐,在虚空中立乐之。三千大千悉以法音,昼夜百日如是受之,来到竹园为佛作礼。爱欲天子复将无数天子,各各持天伎乐,来到竹园为佛作礼,于虚空中娱乐诸天。迦翼天上诸天,持千万种杂香,以散佛上及诸菩萨上,为佛作礼。尽天上诸天,悉来会竹园中。上到三十六天,中间无缺,悉诸天子。诸大龙王,各各复将无数官属,持世间人所不能得华,以雨竹园;诸阿须伦王,各各复将无数官属,各各持杂华,以雨佛上及诸菩萨上;诸迦楼罗,各各复将无数官属,来到竹园;诸真陀罗,各各复将无数官属,来到竹园;诸摩睺勒,复将官属来到竹园。

  佛尔时现宝如来三昧,即动九亿万佛刹。舍利弗见地大动,舍利弗白佛言:“今诸远方菩萨诸天人民悉会,上到三十六天;地为大动;是何等应?”

  佛告舍利弗:“无应之应是其应。”

  舍利弗复白天中天言:“无应之应是何应,是何等?”

  佛告舍利弗:“若疑不断,若往到宝如来菩萨所。”

  舍利弗正衣服,礼如来若干过,叉手白如来言:“今日诸十方,上到三十六天,百千亿佛刹菩萨悉会,何等之应?愿如来说之。”

  如来谓舍利弗言:“若阿罗汉,本疑大重故来解耶?”如来菩萨言:“舍利弗!若常有想,想者非尽之作,无想无作。”

  是故宝法如来告舍利弗:“我初发意时,与三十六亿人求菩萨道,正觉时亦在其中,一切悉起我不作。诸悉作我不念空,法悉无我无求生死,生死无道无有断者,虚空无主,我非所有现法;譬若野马无相起作,持是作法灭行求愿,想欲得是为怀重者。罪之明,自言得道起想罪想,坏灭诸慧求得三尊,从是作想取泥洹,疑尽灭身,然生死不断,言得泥洹罗汉;譬如命尽之人其身在床,一时得闻须臾休息,命尽犹不离于身。罗汉辟支佛自得禅,是非大积疑耶!”如来谓舍利弗:“佛所问乃尔。”如来谓舍利弗言:“若当见龙欲作雨起云时不?”

  舍利弗言:“见之”

  “四面不知云所从来,何况菩萨从第九以下,悉得逮六万三昧,何道菩萨所从来处?”

  舍利弗白如来言:“解慧如是,心意疑结今悉破坏,都无复有疑根。但学本不得,善知识相得,今故断灭我意,令我不脱法轮;令我疑根不绝耳;今我闻尊法无所益。譬如为百鸟作音乐,会无有听受知者。如是,但当为坐中新发意诸摩诃萨故,令大会诸天及人,得闻是尊三昧,何一巍巍乃尔!但当亲近尊,但我前世不与善知识相得故,令我不得见是三昧如来慧,如是心意所疑今散解;譬如冥处须臾以火明之,火灭冥复在处,今我闻之如是。”

  舍利弗叉手白如来言:“今乞得作八千里大火,上到三十六天,持我身置其中亿万劫,后出复入三恶道,为天下人所啖食。数千亿劫后,生作人如奴事大夫,求善知识相得,求我心中所愿,可得不?”实如来言:“大火上至三十六天,尚可浇灭,若本发意微薄,功德无厚觉本,不得萨云。若不得沤和拘舍罗,不得善知识,故不致是耳!”

  舍利弗问事竟还坐。如来正衣服,为正觉作礼:“愿欲有所问。”佛言:“善哉善哉!当问。”

  如来白佛言:“诸法无主,谁为成萨云若者?谁为成正觉者?谁为成阿罗汉辟支佛者?愿怛萨阿竭,当为坐中诸摩诃萨分别其决。”

  佛言:“善哉善哉!如来乃欲决断十方大生死根。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使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提心,当行九法宝。何等为九法宝?一者、见诸天无有处但有名耳!二宝者、世间人民但有字耳!三宝者、五道勤苦但有苦习耳!四宝者、水火风地但有戏耳!五者、当来过去现在如芭蕉无想。六者、现生死无本际也。七者、观诸三昧寂然无有往来者也。八者、当观三千大千日月诸佛刹土,见之了无得三昧者。九者、见三千大千日月中人民蠕动,悉欲度之令与佛等。”佛告如来:“得是无作之想者,即可决断十方之大想。”

  如来复白正觉言:“诸法不以想见知之,当作何等住得无所住法?”

  佛言:“诸法无住,是即为想;无起之念,是亦复为想,非想非道,亦复为想断求之作。”

  如来白天中天言:“当作何缘度众欲?”

  佛言:“善哉善哉!如来所问乃尔故!非罗汉辟支佛所及者。众欲无垢,众欲无过度,众欲无主,众欲无往来者,众欲如虚空无有能蔽隐者,与泥洹等,与无名等。”

  如来问事竟,为天中天作礼却坐。

  般施白佛言:“今日大会菩萨,欲于佛树,欲得无所从生处立,欲得庄严千亿佛刹土,欲得教授十方,悉使十方诸佛刹土,各如今日会竹园中时。”

  佛言:“善哉善哉!般施菩萨所问甚深甚深。”

  佛语般施菩萨言:“欲得使十方大会欲坐于佛树;欲得无所从生处立;欲得庄严诸佛刹土;欲得教受十方,悉使诸佛刹土各自会,如今日会竹园中时者,当行八直。一者、直无名之响。二者、直无名之声。三者、直观十方佛刹土无有二。四者、见三千大千刹土,直之法皆同无相离者。五者、直观十方一切欲令与佛等。六者、直于法无作形,见一切不生死者。七者、所见直悉入诸三昧,藏于无住相报之想。八者、直见十方佛,泥洹不泥洹亦复悉等。是为八直。法行菩萨从是疾得无所从生法;从是得教授诸佛刹土;从是疾得大会竹园如今日会时。”

  如来复白正觉言:“今日远方悉来会竹园,悉得见佛。如其处是,欢喜不食若干日,各各自是。诸菩萨、诸天及人民皆得见佛,皆见诸三昧。是其本愿所致耶?佛当为新发意摩诃萨解说如是。”

  佛言:“善哉善哉!如来所问甚深,悉欲为诸来会菩萨、新发意诸天人民,作桥梁如是。”

  佛语如来:“是今日诸菩萨摩诃萨、诸天人民、大龙王、诸鬼神王悉来会竹园者,皆闻见诸三昧,亦非本愿;亦不离于本愿。所行常精进,不失诸三昧,不失善知识,世世远众事,寂然不数会,但愿是三昧,今故以宝精泥洹珠,以雨大会耳!”

  如来白正觉言:“今会有新发意摩诃萨,欲行是三昧,当何以致之?”

  佛言如来:“所问甚快。若新发意摩诃萨欲行是三昧,当行八法宝。何等为八法宝?一者、即于佛前是三昧,是为一法宝。二法宝者、供养十方诸罗汉,从其相随亿亿万劫,一时闻是即解,亲近尊三昧不远,是为二法宝。三者、供养舍利,从上至三十六天,中无空缺,无益一时也,转意作行即向慧问,是为三法宝。四法宝者、得四无所畏,不与十方于生死无所远离,是为四法宝。五法宝者、菩萨见五道勤苦,心意欲悉止度之,以其身救之命,不用作勤剧,趣令得佛耳,是为五法宝。六法宝者、菩萨事十方天下人,常如奴事大夫,不用作苦贵度之,所以者何?知本求无故,本无所起故,是六法宝。七法宝者、菩萨观见九十六种外道,于其中觉知之,欲起想取法住,是为七法宝。八法宝者、奉行六波罗蜜,供养比丘僧,供养亿万劫,不如一时闻是宝如来三昧。十方当作佛者,用何为证?闻是宝如来三昧者,即十方人得佛证。若新发意向是三昧,欢喜解是三昧者,即是为以解万万三昧,为已得如来三昧。是为八法宝。令行是三昧,即可得陀邻尼门。”

  如来问事竟,还坐,佛便笑。

  文殊师利正衣服,头面着地,叉手为佛作礼,白佛言:“佛不妄笑,既笑当有意,愿佛说之。”

  佛语文殊师利言:“宝如来所从来佛刹,过是九亿万佛国土,其刹名曰诸法自然无厌敢有。善男子善女人往者,无有胞生者,无有苦痛生者,无恩爱生者,悉于百亿万杂华香中生即立住;悉有乱音乐声朝暮相娱乐,但以无作法、但以寂然法为唱乐。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是三昧,即却六百四十劫,罪尽绝命,即得往生,往生者但以诸三昧为乐。宝如来刹无有日月光明,虽有为不现。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往生者,日月光明星宿明即为现,应是三昧当往生者,星宿日月光明悉为见。十方佛言:‘今日复往生宝如来刹。’十方诸菩萨问十方佛:‘何以为证?’十方佛言:‘以星宿日月明见作证。’罗汉辟支佛其数如是,非诸罗汉辟支佛所及知,以往生其国中善男子善女人、菩萨自知之耳!我故笑也。”

  须菩提及舍利弗二第一贤者起,头面着地,为正觉作礼:“愿佛加大恩,广大哀我等。以佛威神神足与我,我等欲到宝如来刹土诸法自然国观,须臾复还。”

  佛言:“善哉善哉!”舍利弗尊罗汉须菩提乘佛威神,须臾即到宝如来菩萨刹;便复见宝如来国中,亦复罗阅竹园如释迦文佛会时也;见东方遣无央数菩萨,见南方无数菩萨,十方上至三十六天会如是。

  舍利弗问须菩提:“怛萨阿竭随我人来到是刹也?”须菩提、舍利弗须臾便还到竹园,众会如故。

  佛问舍利弗:“向观宝如来国土,人民何类,教授几人?”须菩提、舍利弗白佛言:“观彼国悉如今日会竹园中时也。”

  舍利弗为佛作礼:“佛功德甚尊,今大会诸天人民,得见明乃如是。”

  三弥菩萨从坐起,正衣服,头面着地,为佛作礼:“愿欲所问。”

  佛言:“善哉善哉!当问。”

  三弥菩萨白佛言:“无生之法有想无?未起之想有识无?泥洹寂然有无?”

  “泥曰不起有形无形者,在彼间教,生死立处,谁是主者?以空造空是为主。”

  三弥闻佛解说是事如是,即时诸天及人八万六千人,即得无所从生法忍,即住虚空中去地百六十丈,来下为佛作礼。

  是时三千大千日月即复大动,弥勒菩萨从坐起,为佛作礼,问佛言:“向者地大动,是何之应?”

  佛语弥勒菩萨言:“所以地大动者,非但刹动,十方诸佛刹悉复动;亦复各各八万六千诸天及人,得无所从生法住,即住虚空中如是。以故,地大动耳!”

  弥勒白佛言:“何从致若?”

  “有发意常当六法。何等为六?一法者、知三十六天,当得佛者、未得莂者,我当往莂之,不与十方天下人共知之。二法者、三千大千日月中,善男子善女人当得佛,我悉当往莂之,不与十方天下人共知之。三法者、百千泥犁中人,当得佛者,我悉往莂之,不与十方天下人共知之。四法者、十方人绝命当所生处,我悉知之,不与十方天下人共知之。五法者、十方天下人命尽,我悉知之,不与十方天下人共知之。六法者、十方诸佛当取泥洹不取泥洹者,不与十方天下人共知之也。是为六法住。从是疾得无所从生法忍。”

  弥勒菩萨复白佛言:“是三昧甚尊甚尊,今我欲使来会者悉得是三昧,当行何等法?”

  佛言:“当行九法。何等为九?一法者、视诸法悉清净无边。二法者、视天悉清净。三法者、视诸生死亦清净无边。四法者、视五道悉清净。五法者、于欲无所求悉清净。六法者、视三界色悉清净无有边。七法者、见诸泥犁悉清净无边。八法者、观视泥洹悉无边。九法者、十方无有举名者。是为九法。作是行者疾得是三昧。”

  弥勒白佛言:“说是如来时,即得六万三昧,三昧乃有边幅无?如得六万三昧,是为有边幅耶?”

  佛言:“虽得六万三昧,但有名耳!不可极尽三昧悉具足。”

  佛言:“三昧非但一辈,有无念三昧;有离欲三昧;有坐听十方佛三昧;有庄严诸佛国土华香三昧;有所说法一切人悉还本三昧;有出诸欲无还想三昧;有说经时化为百种音乐声三昧;有说法亿千万佛国华香自然来三昧;有伏诸魔三昧;有发师子意独行独步三昧;有所向处莫不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提三昧;有所在处莫不供养者三昧;有乱风一起时如佛说经声三昧;有所向门莫不开三昧;有所处悉师子座为现三昧;有飞到十方三昧;有所向门十方菩萨往来无极三昧;有所知十方人意三昧;有坏灭诸想三昧;有坏灭诸识三昧;有合十方诸刹土合为一刹三昧;有发意不尽三昧;有视三界中了不有一人三昧;有从一佛国到一佛国三昧;有所在处令法不断绝三昧;有所在处常与佛相遇三昧;有坐观十方大兵大火大水大风于其中不恐怖悉住教导之二昧;有所在处但以法作器三昧;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三昧,即得住无还之想三昧。是三昧大多,不可极尽,故住大会说之。

  “有无名三昧;有住诸法三昧;有名诸慧三昧;有教法三昧;有灭坏罗汉辟支佛三昧;有法宝三昧;有总持无名法三昧;有知人意三昧;有断诸烦荷三昧;有制力欲觉三昧;有十种力三昧;有智慧三昧;有光明所行处三昧;有不可计三昧;有见法时如水中影三昧;有不可尽净慧三昧;有人空众恶无有无愿想三昧;有住禅乃到泥洹三昧;有譬若金刚无秽三昧;有无极明三昧;有度诸烦荷已尽三昧;有广大水法三昧;有庄严大船三昧;有入无名三昧;有不可尽喜意三昧;有总持无忘三昧;有在冥悉令明三昧;有所乐悉乐三昧;有慈行三昧;有净大哀三昧;有入等心三昧;有出等心三昧;有名已脱未脱三昧;有光明所从来处三昧;有晓无所不晓三昧;有脱慧脱教三昧;有金色莲华为现三昧;有无离无常三昧;有尊智慧无生三昧;有勇猛无所不伏三昧;有开辟诸刹三昧;有清净于无形三昧;有无名珍宝三昧;有如海无所不受三昧;有神足广大三昧;有弹指顷无所不及三昧。”

  昙摩竭菩萨语舍利弗言:“所问慧住故曰不可极,应时闻所闻如意不自贡高,所作不妄常敬意如所教,习慧用意无所受故不失礼节,所作法不妄不乱。意如珍宝除诸老病,以意为法器也,是为乐忍辱。所思但想,诸所乐但法意,慧不有足时。所施无所惜,与无适莫。所问谛意观,欢喜无所得。其意已悦,身体悉为轻。意不在外道,但欲闻法味及毗罗经;但欲闻沤和拘舍罗;但欲闻四平等心;但欲闻无底法。如意无异念,欲意受沤和拘舍罗;欲闻无所从生法不贪观,但欲慈度之;欲知无常声;欲知寂然之意;欲知空复空;欲知无想生死及布施。一切不欲闻,但欲闻音乐,随乐十方中,忠信以作正,降伏诸欲根。”

  昙摩竭菩萨从坐起,正衣服,白佛言:“菩萨已得宝如来三昧,自然所为,众慧已具,便得三宝。何等为三宝?一者、譬如水中影,影亦不在水中,亦不在水外,菩萨于是间坐,其身悉在十方,其身亦不在十方。二者、菩萨于是间坐,分身悉现十方佛前坐,其身亦不在十方佛前坐。三者、譬如山中呼响音声还报,音响亦不在中,亦不在外。菩萨于是坐,悉遥说十方诸菩萨事,十方诸菩萨亦无来到彼者,彼亦无往者如是!”

  佛语昙摩竭菩萨:“已得陀邻尼门;譬如持弓弩布矢,在所欲射无所不到。菩萨持一慧入万慧,靡所不至如是!”

  佛言昙摩竭菩萨:“若乃见阿须伦欲兴兵时,弹指顷兵便到二十八天,中间无空缺,菩萨以次第九以下,说法时如是!”

  如来菩萨语舍利弗言:“净者贪欲消伏,其意无贪欲者是不可尽,其诸恶意者不能复乱,其意护于恶意,是故不可尽;其意瞋恚有形欲贪高,诸所不可索可作者,菩萨常欲护是意,知不可尽去,无瞻诸垢,当知是意不可尽;护者不令懈怠,当知其意不可尽;其狂乱者轻已法护之,当知是意不可极;无智慧者欲护之,当知其意不可极;一切以法施与以法脱之,当知其意不可尽;欲教一切人皆令为功德,当知其意不可尽极。”

  如来语舍利弗言:“菩萨有四法。何等为四?一者、意作陀邻尼行不可尽。二者、陀邻尼行不可尽。三者、教一切人是不可尽。四者、不厌学问故陀邻尼不可尽。”

  如来菩萨复语舍利弗:“复有四事不可极。一者、上脱中脱不可尽。二者、四马之路不可极。三者、可意之王不可极。四者、十二因缘无有主不可尽极。如是为不可极。”

  如来菩萨语舍利弗:“复有八法不可尽。何等为八?一者、无我之语不可极。二者、无作之极想不可极。三者、寂寞泥洹之语不可极。四者、菩萨所度不可极。五者、大海流水无有懈惓不可极。六者、众恶无垢不可极。七者、苦痛之声不可极。八者、去来之想不可极。是为八法。所度无主不可极。”

  如来菩萨语舍利弗:“复有九法不可极。何等为九法?一者、诸佛刹土不可极。二者、诸菩萨所从来处不可极。三者、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提者不可极。四者、失愿取罗汉辟支佛不可极。五者、十方菩萨从一佛刹土,飞到一佛刹土不可极。六者、六波罗蜜不可极。七者、三昧不可极。八者、过于泥洹亦如化视之无极。九者、三界不可极。是为九法不可极。”

  如来语舍利弗言:“菩萨有三十二宝。何谓三十二宝?一者、其心不着爱欲,是忍辱不可极,是即为宝。二者、不起是我、非我亦无所造,是故忍辱不可极,是即为宝。三者、不念一切善恶,是为忍辱不可极,是即为宝。四者、不恒心意于一切,是为忍辱不可极,是即为宝。五者、不瞋怒向于一切人,是为忍辱不可极,是即为宝。六者、不怀念他人乱恶,是为忍辱不可极,是即为宝。七者、亦不妄娆人有所击,是为忍辱不可极,是即为宝。八者、不调戏于大会中,是为忍辱不可极,是即为宝。九者、自护护他人身,是为忍辱不可极,是即为宝。十者、若贫穷者给护之后不从有所悕望,是为忍辱不可极,是即为宝。十一者、自护不随恶知识不随众会,是为忍辱不可极,是即为宝。十二者、无爱欲意于身于他人身,是为忍辱不可极,是即为宝。十三者、不起诸想,无念于菩萨如弹指顷,是为忍辱不可极,是即为宝。十四者、护功德庄严身相,是为忍辱不可极,是即为宝。十五者、信作善不离于三昧,是为忍辱不可极,是即为宝。十六者、口不妄语,是为忍辱不可极,是即为宝。十七者、心净,是为忍辱不可极,是即为宝。十八者、坚住善知识世世与相随不舍,不于他处说其过失,不说之恶,是为忍辱不可极,是即为宝。十九者、自挍计他人有恶者我亦有恶,是为忍辱不可极,是即为宝。二十者、所念无有邪即觉,是为忍辱不可极,是即为宝。二十一者、软心和意,是为忍辱不可极,是即为宝。二十二者、护恶人令心不起,是为忍辱不可极,是即为宝。二十三者、生于诸天教导诸天,是为忍辱不可极,是即为宝。二十四者、生天上世间教两道中不更三恶道,是为忍辱不可极,是即为宝。二十五者、具足诸种好,是为忍辱不可极,是即为宝。二十六者、得音如梵天声,是为忍辱不可极,是即为宝。二十七者、脱淫怒痴,是为忍辱不可极,是即为宝。二十八者、不于诸色与名,是为忍辱不可极,是即为宝。二十九者、所作功德不着,但欲起众法耳,是为忍辱不可极。是即为宝。三十者、降伏诸外道,是为忍辱不可极,是即为宝。三十一者、已出于众侯中,是为忍辱不可极,是即为宝。三十二者、具足诸佛法使不伤毁,是为忍辱不可极,是即为宝。”

  如来菩萨语舍利弗:“菩萨有三十二事,为宝,如所入。何谓三十二事?一者、欲入响、欲入观、无所观,是即为宝。二者、欲入心、离心、于心无主,是即宝。三者、欲入身求脱本无脱者,是即宝。四者、不入十二因缘无有住者,是即宝。五者、欲入断,离于不断,是即宝。六者、欲入无常,视之无形,是即宝。七者、欲入无名,主离于无名,是即宝。八者、欲入寂不离于起,是即宝。九者、欲入三界,不离三界,是即宝。十者、欲入受,无所受,是即宝。十一者、欲入当来、过去,亦出当来、过去,是即宝。十二者、欲入功德,观本末无主,是即宝。十三者、欲入空,空中空,是即宝。十四者、欲入无想,不起无想,是即宝。十五者、欲入愿,不起愿,是即宝。十六者、欲入空,离想空,是即宝。十七者、欲入三昧无有合者,所以者何?法无二法,是即宝。十八者、不以三昧有所愿生处,是即宝。十九者、三昧不为一切诸法作证,是即宝。二十者、欲入无生之道,有度者,是即宝。二十一者、欲入无生处,是即宝。二十二者、欲入不动摇处,是即宝。二十三者、欲入一切无我,不离无我,是即宝。二十四者、欲与生死初无相知者,是即宝。二十五者、欲与三昧初无所识者,是即宝。二十六者、相欲切相知者,是即宝。二十七者、欲厌欲意,是即宝。二十八者、欲入不念无有,是即宝。二十九者、欲入诸陀邻尼门无所不总,是即宝。三十者、欲入诸所作恶,欲不为恶,是即宝。三十一者、欲入沤和拘舍罗,以意作法器,是即宝。三十二者、欲与万事相应不相远,是即宝。”

  佛语如来:“譬如若欲入城,会从其门,欲知因缘无所诤;欲知诤者不如自守;欲知不欲语言者,不如莫那中居不动者,勿得转欲,无悕望者无所想,是故等不欲危者,当正位谓至故;欲有不与者,当自守其家,能自守者不称说。不自高不自下者,其人已具足故。不欲咸者无而谴之者,欲有所使者,所作无所失。

  “得道亦如是无痴,无痴者知本无故耳!知本无者无所失故,三世等无异。三世无增减者不住色,已不住色,为不住众法也。眼见色者,但是眼、眼精住是色也;耳闻声,声识无所住;鼻闻香,香识无所住;口所识味,味亦无所住;身知细滑,识亦无所住;意不知识,识不知意,无所住。

  “如本行,无有想,慧行谛,谛如我,无有我是我所,非识法见我,但见无我名者慧,不知诸所有亦不知慧。欲不知习,习不知慧,慧不知身,身不知慧。菩萨其心不离其心是非耶!”

  昙摩竭菩萨白佛言:“天中天!道不与想合,为有合者无?”

  佛语菩萨:“诸法不以为证,但以音响为法。譬若人吹长笛,音声悲快与歌相入,知歌气、笛气合同一音出。菩萨诸三昧亦如是,诸法无生坏者,亦离于坏灭;诸化亦如是,诸念亦如是,诸觉亦如是!诸生无名离于无名;诸念无名离于无名;诸化无名离于无名;觉无诸名离于无名。无处我不想之,但无作之想为离;但已无作之作,已为作想,想行寂然,都无所著,法非欲一切皆然。”

  如来正衣服白正觉言:“诸法不起,今复欲问如来,昙摩竭菩萨向者所问:‘欲决断大疑,各还本处?’”

  佛语如来:“诸法若生处无有处;若化处无有处;诸法若觉处无觉处;诸法若念处无念处。”

  如来菩萨白天中天言:“生生处有生处无?化化处有化无?无念处有念无?无觉处有觉无?”

  如来言:“生生复生泥洹生,是为合,怛萨阿竭意非合;生生复生不生泥洹生,是不合,怛萨阿竭意是合;化化复化泥洹化,是为合,怛萨阿竭意非合;化化复化不化泥洹化,是为不合,怛萨阿竭意是合;念念复念泥洹念,是为合,怛萨阿竭意非合;念念不念泥洹念,是不合,怛萨阿竭意是合;觉觉复觉泥洹觉,是为合,怛萨阿竭意不合;觉觉复觉不觉泥洹觉,是为不合,怛萨阿竭意是合。”

  文殊菩萨说偈言:

 “法者无有生,  合为一刹耳!
  生生不复生,  泥洹皆如是。
  化者从本无,  化化无脱者;
  化与泥洹等,  寂然无处所。
  念者本无识,  发念因空耳!
  泥洹与念等,  所念谛如是。
  觉觉平等等,  所觉无所到;
  所觉无常住,  是故怛萨竭。
  化处无有处,  所觉无所到;
  若化无处所,  诸法皆如是。
  生处有本无,  无生是其处;
  化处无名处,  一切为三昧。
  念处有念无,  从空到是处;
  非本无所谛,  其慧已如是。
  觉不行相连,  觉不离其处;
  行从觉见谛,  离觉无有脱。
  所生法不绝,  所在常如是;
  三千日月中,  所明无有上。
  法有非思想,  可得还行者;
  于欲不起垢,  非空亦非想。
  如来意常净,  亦不处法名;
  所脱非常住,  一切如本处。
  华香自然来,  所出无处所;
  清净意无处,  所有皆悉尔!
  千岁枯树生,  皆从发意起;
  皆见大光明,  世间最无有。
  虚空为音乐,  昼夜光明现;
  是时及大会,  悉发菩萨意。
  人民大欢欣,  皆得闻是经;
  即动三千刹,  得受不动身。
  寂然法为现,  无名是其应;
  何况世所有,  一切皆如是。
  清净不为定,  痴慧本无现;
  清痴合用本,  慧本无脱者。
  三昧无所造,  一切皆如是;
  菩萨住道地,  在意所从生。
  五事不可亲,  今堕五道中;
  远离如是行,  得佛达十方。
  百日法为时,  奉行是三昧;
  皆从诸刹来,  飞到怛萨前。
  诸天及国王,  悉得见佛身;
  志意大欢喜,  身体为悉轻。
  不当以色想,  观法有三千;
  般若毗罗法,  所处无三千。
  如来本发意,  愿不离十方;
  常作大法国,  所处无三千。
  三界及已上,  乃到忉利天;
  悉阿陀那佛!  其号天中天。
  发意到其国,  须臾复来还;
  摩提那菩萨,  飞到竹园中。”

  舍利弗白如来言:“愿复有所问。如来所从来处刹土,何类厚薄?何如本愿?何如无极国土?”

  如来语舍利弗言:“本愿无极,无极国中悉菩萨,无阿罗汉之名,无女人之声。宫殿皆水精,黄金为树,白银为叶,珊瑚马瑙为实,铫铫鐄鐄非世所明,诸菩萨皆生莲华中。”

  如来语舍利弗言:“舍利弗!我发愿已来,所度不还,无愿不极所愿也。珍宝金银树木,我欲皆不欲耶!法者无起之处起愿,珍宝是非思想耶!百千亿佛刹土有起愿者,今复还是无极之想愿也。”

  舍利弗白如来言:“宝如来时持亿万种华来,各各异色,岂非想耶?”

  如来语舍利弗:“是无形之华,但已华作法器授之耳!诸菩萨以花所竹园中者,悉已法授之,不于中愿生,持华为主,不于华中生也。”

  如来语舍利弗:“若初见佛形像不?”

  舍利弗言:“见之。”

  “人悉为佛像作礼,其佛威神无有不归之者,其中有道威神无?”

  舍利弗言:“威神在何所?”

  如来言:“亦不在像中,亦不离于像,但有想者言有威神耳,观之了无威神愿者!譬如忉利天上有树名拘者,而华炽盛,诸天莫不爱乐者。菩萨已法为一切识可意王,作眼目耳;道者俱无,但以意作器耳!”

  舍利弗言:“意者独有主耶?”

  如来言:“意者与诸法合,诸法与意合,道者无主,但以无起作主耳,是故为法器。”

  如来语舍利弗:“若见化未?”

  舍利弗言:“见之。”

  如来言:“化道径在何所去?来到何许?从何所来?有道路无?”

  舍利弗言:“化无有道径。”

  “何知为化?”

  舍利弗言:“但见化成时,了不见本末,故呼之为化耳!如来化无所有。”舍利弗言:“见者不见到见耶!”

  舍利弗白如来言:“无所见。何等为见者?”

  如来答言:“诸想如化是为见;未起法如化是为见;未来法无有名是为见;无造法是为见;未作法是为见;无有造化者是故见;但作无名之想是为见;但作无造之化是为见。”

  舍利弗言:“云何,于是见中为有往来无?”

  如来答言:“故无往来者,已故为是见,设使有往来者,是不为是见,是为到见耳!如来见事。”

  宝如来三昧经卷上

大正藏第 15 册 No. 0637 佛说宝如来三昧经

佛说宝如来三昧经卷下

  东晋天竺三藏祇多蜜译

  舍利弗问如来言:“乃有断法轮者无?”

  如来答舍利弗言:“菩萨若已见无形之门,是为已断轮门,已空可缺,其脱无脱者可致于空。譬若空无所不入。何以故?睹无有处用,是故无所不入,用脱于本故,其轮不转故。”

  昙摩竭菩萨白如来菩萨言:“诸新学者摩诃萨,我欲令得是法定。”

  如来答昙摩竭菩萨言:“欲得是三昧者,当行九法。何等九法?一者、当定十方天下人悉令作菩萨。二者、见诸恶意令心了不起,是为定。三者、视五道勤苦悉欲得脱之,是为定。四者、痴涂于其中不起吾我,是为定意。五者、视诸冥悉令明,是为定意。六者、所作功德悉令不失,是为定。七者、视十方天下人皆令为等,是为定意。八者、观当来过去诸可意王,勿令复使有作之识,是为定。九法者、悉使千亿佛刹土人悉不动转者,是为定意。菩萨从是疾得三昧。”

  弥勒菩萨问如来言:“今日敢来在会者,何所菩萨不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

  佛语弥勒:“往昔沙楼陀佛时,我初发意学,悉为众垢所盖,不得大慧。但闻菩萨谓发意,当至其处起想识空,不得善知识,不逮沤和拘舍罗,远离善知识,为欲王所欺,可意王断。如是令我失波罗蜜失意,没六十二劫后,与法自然佛会,断我诸可,便得还本,即得乐于空中住。断诸可根,即见慧门,便得无动之形,从是转行便断法轮。是时从正觉,受是三昧,虽六十二劫发意,于法无益。后与自然法佛会,便得大树更初发意。我发意时,有九十亿人善男子善女人亦初发意,如是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

  弥勒自谓:“如来发意有几事?”

  如来言:“有九法。何等为九?一者、远离众会寂然。二者、得善知识从受法不失。三者、远恶知识。四者、当远离五事:一者、恶沙门;二者、婆罗门;三者、黄门;四者、恶牛恶马恶蛇多毒,不当与从事,未得道顷令人入泥犁中,当远离之;五者、初发意求罗汉、辟支佛心者当远之。五者当觉众魔事,不当与共事也。六者、但当于梦见说深法。七者、但为法发意不在饭。八者、不当数聚会有所悕望人饭食。九者、当等心于十方,当等心于三昧,于佛坐不恐怖。是为菩萨九法发意。”

  佛现宝如来三昧时,有六万诸爱欲天子皆得是三昧。是时空中飞天悉共善之:“快哉!爱欲天子得闻是三昧。”

  弥勒白佛言:“是诸天子得是三昧巍巍尊,自是其主发意?持佛威神耶?”

  佛言:“是诸天子前后供养舍利大须弥山,无益于泥洹,今得是三昧,前功德悉灭坏。所以者何?三昧无名处、三昧无想处、三昧无念处、三昧无形处、三昧无识处、三昧无威神处、三昧无有结行求脱处、三昧清净处、三昧是不到彼彼至是处、三昧无有是相非想处、三昧无有造作处、三昧于化无形处、三昧无生死不断无处,但有名耳;三昧但有响耳,三昧但有音耳,三昧但有开慧之处,慧无所生处,三昧无作器处,是故三昧不可坏灭。

  “如是处,三昧无出入治处,三昧亦无作识处、三昧无有起行处、三昧不受众味受处、三昧无形处、三昧无出入欲处、三昧不定诸法处、三昧无生处、三昧无应处、三昧寂然处、三昧无动处、三昧无边幅处。是三昧不可坏败,若有坏败三昧,是大痴根生之门也,故不坏败。”

  如来语舍利弗言:“有五不直,不当与从事。何等为五?一者、不当处法有二。二者、不当于所起。三者、不当视诸法是作非作,无有名之者。四者、不当于当来过去有所见。五者、诸法不可断。是为五法。菩萨摩诃萨得无去来之作者,疾可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

  须菩提白佛言:“若有于苦于乐者,不言离苦乐,是即为二法,不字为菩萨。菩萨者不中离、不止离、不脱离。中无所离于所作、远无作之为作、所起如幻耳!以幻说幻之中无名,如是亦不从法得度者亦不离法。得度脱者于脱中复脱,是为无有主者,但有住名耳!于字无知名者,是为法轮断。舍利弗!法轮自本清无所有,谁有断法轮者?”

  如来语舍利弗言:“不知轮有处者,是即为断。”

  佛语如来言:“贪可法者是生死根,灭法者亦为无结之作也。无作之作是为不离作,离贪诸可即为无有断。有无贪不起是即道;无可无不可,是即道;无生不生,是即道;无识不识,是即道;无死不死,是即道;无断不断,是即道;无远不远,是即道;诸可不可,是即道;所住无想离于无想,是即道;所念无念,是即道;所说无所说,是即道;泥洹无灭离于无灭,是即道;泥洹无形离于无形,是即道;泥曰灭尽无所尽,是即道;法自寂然离于寂然,诸法无可不有所失,是即道;于慧离本,是即道;非名非想,是即道;所明无所明,是即道;于明冥无想知者,是即道;痴慧无想入者,是即道;于道无有得道者,即是道;若苦若乐无想识者,是即道;所起无所想想,是即道;于清无难易,是即道;所度无有主,是即道;所至无想者,是即道;诸法非名离于非名,是即道;菩萨所度如流水,是即道;于名无转者,是即道。佛已三昧成度如人意,以万物自庄严,但庄严无形耳!但庄严到见耳!但庄严诸可意王!但庄严是想非想耳!”

  如来问事竟,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三十六天人悉会者,乃有几人持受是三昧?”

  佛语文殊师利菩萨言:“诸会者,非但天人敢来会者,悉得是三昧悉当作佛,悉当受十方,悉当断五道勤苦,如今日会。”

  时,诸菩萨闻佛授与莂,八十亿诸天及人,悉得无所从生法,住虚空中去地三百丈,观身上万千亿香华,下为正觉作礼。

  阿楼菩萨、阿提菩萨从坐起,白佛:“是诸受莂菩萨,即住虚空中去地三百丈,观身上华好妙,是华从何所来?”

  佛言菩萨:“譬青本青本自白,以杂色着之,随青黄赤黑悉见其色。如是所以诸色悉现者,但用帛本净故,但用青黄赤黑,本亦复净。故现于色,亦不入帛,帛亦不入色,但用本俱净故现之色耳!诸得莂菩萨观身上杂种华者亦如是!菩萨亦不在华;华亦不在菩萨许。但诸天及人,得断无念法,慧作明净故,便有华现耳!用华净故便现耳!如是无住者而成诸功德,有住想行者开生死之门。

  “阿罗汉、辟支佛所已由远五道者,但有十见。何等十见?一者、见诸功德悉言脱者,是为倒见。二者、见五道勤苦欲取泥洹,是为倒见。三者、见厌万物无主欲疾离之,是为倒见。四者、求安本自无本,是为倒见。五者、欲出无间入无处世自无出求之不止,是为倒见。六者、罗汉取泥洹时,身中火自出,火无处起想,出身中火自烧煮,故知生死不断,是为倒见。七者、未自无尽,是故为倒见。八者、但欲时欲于泥洹尽之成,恶亦无主反欲灭之,是故倒见。九者、所施与不发十方人意,但欲法不断,是故倒见。十者、于苦于乐不等净行言有二法,是故倒见。十事倒见。”

  佛语阿惟阿楼菩萨、摩提菩萨:“今诸天及人,皆是阿诃耨佛时人也。今我悉莂之者,亦于六万佛所受是三昧,今故复于我记莂之耳!却后若干亿万岁,我法断绝。是今日会发意,当有四十万人,持住于法转不退轮,令法不断绝,当护持法至使各得佛,故法不断如今日会时。是诸发意者若干千岁,我弟子当共坏我法,若恶沙门,若男子女人!”

  须菩提白正觉言:“何所菩萨以何等行护法令不断绝?”

  佛语贤者须菩提:“诸四十万菩萨,悉住第八已下,于法无烦荷之想,是即为已护持法,令十方不断。”

  须菩提白佛言:“何等为坏法者?愿天中天解之。”

  佛言:“须菩提!若有诸罗汉辟支佛,若有沙门诸天及人,起烦荷想,于慧求名,坏灭本末增减尊法。玫?经言:‘但好饭食为是道。’遂不知空、何所是空?但欲庄严刹土,非尊法者,闻佛可得求佛,亦不知法,言有二法,是为坏败我法。”

  天上尊天、阿须夷天、潘那天、子楼尼天、拘属提天、施天、那利天诸天,白天中天言:“乞持形寿归是持法法者,千万劫、亿万劫无有休息时,但令我等得是三昧。”

  佛言:“奉行是三昧,如其未者便是!”

  佛语如来言:“后有发意行是三昧者、得是三昧者,譬如精泥洹,天上有宝诸宝中王、天上天下宝中最尊,有佛在世时乃现耳,名精泥洹珠。有得是一宝珠,持是珠着竹上、若着手中,见之四面空中,在欲得几日雨珍宝,向莫不得如其愿者!有得精泥洹珠者,不当贪有,亦持雨三界,各令得宝如是!行是三昧亦如是!”

  罗阅国王从诸群臣到佛所,为佛作礼,白佛言:“是天上之大尊!傥加大恩已度脱十方,傥持天上精泥洹珠宝,傥已雨于罗阅,令我国中人民悉得是宝。”佛便笑。

  阿难正衣服,为佛作礼,白佛言:“佛不妄笑,既笑当有意。”

  佛语阿难:“罗阅国王从诸群臣,欲乞得泥洹天上珠宝精泥洹珠;欲使雨之于罗阅国,国中亦乐是宝,不知如来时悉已得是宝。”

  佛语罗阅王言:“见人民悉百日不食五味,但以法为味,女人悉化为男子,王见之不?”

  王言:“见之。”

  “悉得是三昧。”

  王大欢喜,悉以身上珠宝,以散佛上及诸菩萨上,珠宝悉化成香华,虚空中住皆成行;其间悉有百千种音乐相娱乐。王见衣服如是,王便欢喜,王若干百日复不食。王白佛言:“是诸华乃从无处出生?”

  佛答:“从无处出。”

  复问:“无处从何出生?”

  佛言:“从无所起来。”

  王复问:“无所起从何所来?”

  佛言:“从无所生来。”

  王复问:“无所生从何所来?”

  “从不动来。”

  王复问:“不动从何所来?”

  “从无造来。”

  王复问:“无造从何所来?”

  佛言:“从无名来。”

  “无名从何所来?”

  “从无生来。”

  “无生从何所来?”

  “从无音来。”

  王复问:“无音从何所来?”

  “从无二来。”

  王复问:“无二从何所来?”

  “从无形来。”

  王复问:“无形从何所来?”

  佛言:“从自然来。”

  王复问:“自然从何所来?”

  “从化来。”

  王复问:“化从何来?”

  佛言:“离于不化来。”

  王复问:“离于不化从何来?”

  佛言:“离于不化从无相知处来。”

  王复问:“无相知处从何来?”

  佛言:“已故为诸法。”

  王问佛事大欢喜,昼夜百日但乐是三昧。王为佛作礼而还坐,白佛言:“如来菩萨及远方诸菩萨尊贤者皆从远来,今恐与佛相见但去。我今愿乞请文殊、如来菩萨等到舍饭食,愿如来许之!”佛默然无应者即可意。

  王为佛作礼还宫,即敕臣下,疾使国中庄严,侠道华香皆结好名华;侠道悉华为帐,王宫中扫除;世间极好华香悉作百种坐,皆琉璃金银,皆使宫中扫除;诸夫人婇女悉斋戒。

  文殊师利、如来等,悉诣罗阅国。入城,未到宫门,王出迎诸菩萨!是时,菩萨如来、文殊师利等六十亿万人!如来让使在前入宫,诸尊菩萨不于前入宫。如来言:“诸尊菩萨何以故不于前入宫?诸菩萨致尊当于前入。”如来言:“我不于前入宫,诸尊菩萨当入。”

  诸菩萨言:“何所为尊者?于慧无处是即尊;于意无形是故尊;于念不想是故尊;于法无所施是故尊;所作不离于道是故尊;已断法轮是故尊;无念法不想是故尊;于法无有多少是故尊;欲沤和拘舍罗甚多是故尊;于萨芸若无相知者是故尊;已被法铠是故尊;于三昧无有多少是故尊。如是者,如来故当于前入宫也。”

  如来语菩萨:“故尊何等为尊,年故尊故?”

  诸菩萨言:“今我年虽长尊者,譬如万岁之枯死树,根本以永尽,无复有华实可荫覆盖世者。今如来虽年少者,入慧甚深,譬如宝树间人得之华实,莫不得度者。已故当于前入宫。”

  如来于前入,诸尊天持万种音乐随如乐之。

  文殊师利及如来等各坐。王使夫人利修诸菩萨所食金器,悉有八种味,出宫中烧万种杂香。饭食竟,王白文殊师利及如来言:“我今欲得见十方佛大会时,当以何致之?”

  如来言:“欲得见十方佛会者,悉欲见众慧者,但行九法。何等为九?一者、当视十方佛与是无异。二者、当视我所道无有道径。三者、当观一切人无有脱者。四者、当视饭食如化所见。五者、当知五阴无有识想。六者、当知六情观之如幻耳!七者、当知观但是倒见。八者、当于法中大施与。九者、当知所施非施。”王闻如来解之欢喜却坐。

  佛尔时便在彼笑言:“快哉快哉!”

  如来为说偈言:

 “常当显是功,  所生常遇尊;
  从受大智慧,  常除爱欲根。
  不贪亦不嫉,  恶意不复生;
  乃从无数佛,  得闻是三昧。
  乃于三千刹,  常行尊三昧;
  不于一切人,  所有诸珍宝。
  法不从五阴,  亦不离是处;
  从观得脱名,  一切皆如是!
  从观得欢喜,  发意无所生;
  其处已如是,  故为天中天。
  若在三界中,  不生亦不死;
  泥洹及泥曰,  一切无有是!
  意不当邪念,  所行作非法;
  若在三界中,  持心令不起。
  音响有还答,  内外悉相应;
  不起悉寂然,  诸法亦如是!
  三千诸佛刹,  名字悉如是!
  无闻亦无见,  非法所当议。
  三昧不挍计,  已数持作多;
  慧者解是言,  得佛无常海。
  法者悉清净,  广大无有双;
  常作无边水,  所载蔽三千。
  意愿陀邻尼,  发慧无有前;
  法者已如是,  一切当奉行。
  我念求意时,  从来若干劫;
  志意常弃家,  于欲无所求。
  常依善知识,  得立正法住;
  是时于大会,  得闻尊三昧。
  志意大欢喜,  即住虚空中;
  去地百卌丈,  叉手在佛边。
  今坐诸菩萨,  受别亦如是!
  其意增欢喜,  得闻诸三昧。
  便从一佛刹,  飞到诸佛前;
  不动亦不摇,  惊动诸刹中。
  花香自然来,  乱风自然生;
  百种诸音乐,  悉住于座中。
  龙王大欢喜,  即雨万种香;
  化为诸小池,  上到三千中。”

  如来谓文殊师利菩萨言:“今自然华香从三千刹土来到是会,音乐悉具足,是为佛威神如来之神足?”

  文殊师利菩萨语如来言:“卿欲知佛之威神及诸菩萨威神者,不可见知,是乐者所处无名之乐,有所在处法者无名处,若苦若乐,是乐处。

  “所有如化耳,是其乐。法无二法,是其乐。于罗汉辟支佛悉欲度之,是其乐。所见五道悉欲令得佛,是其乐。诸所度无有生,是其乐。一切无处,无所起,是其乐。于三昧无烦荷,是其乐。一切处无有名,是其乐。诸所有皆如化,是其乐。非音处无所生处,是其乐。法所施无所施无所有,是其乐。三千中无常处,是其乐。一切人令得信无所得,是其乐。当来过去现在三处尽无有尽,是其乐。令还本无所见,是其乐。见法轮是为无所见,是其乐。三千刹一切等,是其乐;十方三千树法之藏,是其乐。十方诸刹但有名,是其乐。色欲合,是其乐。于名字无有主,是其乐。无边幅一切寂,是其乐。一切明与冥合,是其乐。诸所行不失戒,是其乐。诸所念不离三昧,是其乐。虚空实度无极,是其乐。诸慧觉无有处,是其乐。诸所可,是其乐。一切决无受者,是其乐。三界中无与等,是其乐。贪于法不惜命,是其乐。一切明合复明,是其乐。诸所有但倒见,是其乐。若布施无所望,是其乐。意无极作大船师,是其乐。无边园脱无极,是其乐。意寂,是其乐。无所定,是其乐。诸三昧门无到者,是其乐。亦无听亦无闻,是其乐。诸所念非正道,是其乐。一切人无极者,是其乐。诸所度譬如幻,是其乐。初发意三昧具,是其乐。诸菩萨所从来无有处,是其乐。诸菩萨在意生到十方,是其乐。非青黄及白黑无道径,是其乐。”

  文殊师利菩萨谓如来:“欲知佛及诸菩萨威神及所乐,其诸所乐如是!”

  文殊师利答如来菩萨所问乐五事,如来便说偈言:

 “文殊师利意,  慧尊无有前;
  所施蔽三千,  其智莫不尊。
  威神所施行,  悉除三千中;
  诸乐无所欲,  但为不夺施。
  乐法为最大,  于化无度者;
  所施乐法与,  若空无恶者。
  法与乐俱行,  无有过是宝;
  所乐不有主,  若空无处所。
  深入诸微妙,  晓了一切人;
  使之得大法,  断灭勤苦根。
  一切世间人,  悉有意不解;
  以法为觉意,  以慧救一切。”

  佛是时说偈言:

 “离空非想,  是想非空;  于法不起,
  即为是起。  常当软意,  净无所有;
  色欲同合,  无相入者。  所说无形,
  不离形有;  因法如梦,  所欲无底。
  是寂离寂,  无离不造;  众法无主,
  所可如化。  都无所受,  法无所舍;
  所作倒见,  一切皆然。  非色离色,
  是色所离;  其法如色,  其处如是!
  非音是响,  无闻不见;  不听不观,
  所有如是!  于礼无名,  自言为是;
  法无是计,  所度如是!  于幻无见,
  所见离见;  离贪着欲,  非法所议。
  于欲无垢,  不着无离;  如是谛见,
  无有见者。”

  如来菩萨知佛笑,便于宫中说偈言:

 “疑本不解,  谓法自然;  本无常住,
  疑慧无是。  于想无劳,  识念无苦;
  举名住字,  非求法者。  于本不尔,
  不还不退;  所可无可,  远离无可。
  于生无灭,  是即为灭;  于义无想,
  是为非灭。  于法无生,  亦非相灭;
  所以者何?  众法皆空。  亦不求言,
  我离泥洹;  所以者何?  本末净故。
  不尽十方,  举之为证;  有言是我,
  是即是证。  不当远念,  念于十方;
  真法不烦,  是受无名。  法非思念,
  可当还者;  起行如是,  不见尊法。
  要当解慧,  于眇不恐;  漫行不至,
  可谓慧门。”

  如来问文殊师利菩萨言:“今日来会新发意者,我欲使得无极法,何以致之?”

  文殊师利语如来言:“于念无作即可得无极法。”

  如来复问:“何等为念无作者?”

  文殊师利答如来:“当建九法宝。何等为九法宝?一者、意无处所,是即宝。二者、观法无主,是即宝。三者、不见有当来过去,是即宝。四者、于法无有造作者,是即宝。五者、所施但施法音,是即宝。六者、见五道勤苦于中意不转,是即宝。七者、所觉不远沤和拘舍罗,是即宝。八者、直见诸法不处有二法,是即宝。九者、到于泥洹亦如化是即宝。”

  如来语舍利弗言:“是为九法宝。”

  文殊师利菩萨说偈言:

 “于可无所笑,  所作无常名;
  若空无有垢,  佛笑无不可。
  笑空不离末,  如本无所笑;
  已住诸法名,  一切皆如笑。
  本末皆自然,  无有往来者;
  笑者有还报,  不还亦不笑。
  法者皆是一,  以笑便有二;
  于二无名字,  是故为是尊。
  所笑无所可,  但为众法施;
  所动无所动,  是故无上尊。”

  文殊师利报如来偈:

 “笑者无还报,  一切无有主;
  其笑不离本,  是故天中天。
  笑者无所趣,  但为倒见耳!
  于法悉寂然,  寂然本无是。
  笑者不离化,  以化大施与;
  于化无举名,  是故乃为法。
  于法无有是,  但为不脱施;
  已脱不为脱,  佛者皆如是。
  故于大会中,  议度无度者;
  于法作施与,  无有与比者。
  是寂离寂,  无离不造;
  众法无主,  所向如化。”

  舍利弗复问如来言:“欲使十方发意陀邻尼行者,当行何等法?”

  “当行三十二法宝。”

  “何等为三十二法宝?”

  文殊师利言:“一法宝者、欲使十方未发意皆度之如化。二法宝者、未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提者皆令住正法。三法宝者、欲使三千大千日月视之一切等。四法宝者、若在住意者皆令远离众欲,在慧门无动无摇至于泥洹。五法宝者、人说有天无天志不动还。六法宝者、意不动还。七法宝者、一切无来受生者视当来过去无有二。八法宝者、观诸三昧禅寂然无处所。九法宝者、诸所度无有主,一切从空引空。十法宝者、三千日月诸佛者我从得决。十一法宝者、十方诸佛三千日月,敢有来听经者悉得佛莂,即住虚空中亦如是。十二法宝者、诸佛刹土华香,自然来缯盖,来者亦不喜,不来者亦不求。十三法宝者、皆使敢有发意使得法住如其处。十四法宝者、当来过去无增减。所以者何?知本无二故。十五法宝者、悉欲使十方蜎飞蠕动持佛经戒令不毁伤。十六法宝者、无有邪念,在于十方转意还本则向慧门。十七法宝者、常行忍辱。十八法宝者、从观至观无有度者。十九法宝者、本住无常住处,如是无常住处。二十法宝者、所度无有主名空,为众欲施于欲无常处是故为道。二十一法宝者、施慧作施与无有举名者,于欲无所可但为脱耳。二十二法宝者、所说不离对因作施与故,曰大法故,获度无脱者。二十三法宝者、常于无数佛刹飞到一佛前。二十四法宝者、十方诸刹等无得脱者。二十五法宝者、净痴同合本净无异。二十六法宝者、住于三千住作桥梁故,是进学如冥见光明。二十七法宝者、常于无边水广作大船师,所度无有极。二十八法宝者、常作无边盖,闭塞三千垢。二十九法宝者、常作无极慧不离十方。三十法宝者、常作大慈动于十方,未度悉度之,未脱悉脱之,故无字为天中天。三十一法宝者、等行无有双,于无有及与人,字为无上尊,发意平等是故为佛。三十二法宝者、如来为是尊所说不离法,遍闻三千刹中虚空为自然王,故立华香中。”菩萨三十二法宝如是!

 “十方都大化,  一切名无常;
  真法不烦荷,  即说度十方。
  有想不离想,  一切诸宝空;
  若华及于叶,  其色不可当。
  一切众欲所,  立之可意王;
  诸宝无上尊,  号为天中天。
  故于大会中,  议度无脱者;
  其本无常住,  故字十方尊。
  一切为倒见,  世间乐之具;
  所可若如化,  能脱十方中。
  虚空无常处,  佛藏悉在中;
  已脱无脱者,  故教十方中。
  十方诸佛刹,  合之为一国;
  自然众大会,  悉满十方中。
  佛者一切觉,  笑不离其容;
  不离黄金色,  已示未脱人。
  十方为作道,  意不离法王;
  所施无所施,  华布施十方。
  金色大莲华,  周遍满刹中;
  起想起作行,  不住诸天中。
  文殊师利意,  旷大无有双;
  譬如初得莂,  住在虚空中。
  如来慧意尊,  光明遍宫中;
  可意诸天人,  悉得到法门。
  十方诸菩萨,  惊动诸刹中;
  今会诸天人,  得闻是尊经。
  彻见诸一切,  乃到可意宫;
  化为交露坐,  万种天华香。
  听受诸三昧,  坐观大众中;
  诸来宿功德,  发意供养尊。
  道者不具见,  所有皆如是;
  诸脱无有数,  三界不可极。”

  文殊师利菩萨问如来菩萨言:“众音如化,所作于法无想,亦不可尽极,故有自然;当以何脱之?”

  如来菩萨语文殊师利菩萨言:“复有九法宝。何等为九法宝?一法宝者、自然无处亦如化。二法宝者、诸法无处亦如化。三法宝者、当来无处亦如化。四法宝者、诸所有皆世直处亦如化作。五法宝者、观过去处亦如化。六法宝者、观见诸法如幻耳,亦无有处亦如化。七法宝者、所可无处亦如化。八法宝者、得道无脱处亦如化。九法宝者、得于泥洹本无住处亦如化。”

  文殊师利复问:“如来!过于泥洹皆自然,谁为是化本者?谁是化主者?化为有本无?化为所起处无?非道无处?”

  如来菩萨谓文殊师利:“复有九法:一者、化无处化者非道无处,是即化。二者、非处无想,是即化。三法宝者、非处化为作处,是即化。四法宝者、非常名所有无尽时,是即化。五法宝者、化处无处,是即化。六法宝者、于道无想,是即化。七法宝者、于起无起,是即化。八法宝者、于诸欲无诸欲处,是即化。九法宝者、于所度无所度,是即化。”

  文殊师利菩萨说偈答如来:

 “十方无化者,  化化无有形;
  一切无常宝,  是故为化生。
  道者不化得,  亦不离其处;
  所说无常形,  自然在其处。
  诸法从化得,  本离从无有;
  其本因化生,  是故人中尊。
  欲者从化起,  法本无有是;
  化而住五道,  无有见化主。
  死生及五道,  与化不相连;
  以世贪不断,  故现正觉者!
  如来及化主,  十方尊无极;
  持化大施世,  世间无知者。
  法轮无色转,  于世无转者,
  系色有思想,  深法无转者。
  想色化十方,  莫不受法者,
  所施大智慧,  世间无听者。
  诸欲及罗汉,  不还与是宝;
  故于众会中,  度脱无上宝。
  智慧不可极,  光明最无有;
  十方作桥梁,  所说无有二。
  十方诸佛刹,  悉令为平等;
  亦不使其人,  发意有异心。
  十方诸法园,  一切住脱垢;
  亦不从世间,  于法无夺者。
  于慧无有脱,  不见往来者;
  于寂复见寂,  明中复见明。
  法者非慧得,  自然无本是;
  慧冥俱同合,  都无相识者。
  痴慧不同合,  其慧众冥明;
  所施但为法,  若华在高山。
  诸恶不可极,  色欲不可尽;
  泥洹及生死,  一切皆如是。
  十方诸佛慧,  无知无觉者;
  所以见净法,  故言世无有。”

  昙摩竭菩萨复问如来菩萨言:“于化无起离,于谁成主者?泥洹不生灭、不远五道,当使来发意转住法轮无诸垢,令悉不生,谁为度者?”

  如来言:“昙摩竭所问,欲决断十方生死根乃如是,当行九法宝。何等为九法宝?一者、于无主,是即宝。二法宝者、于泥洹与生死初无相知者,是即宝。三法宝者、于死生于灭无灭,是即宝。四法宝者、上到三十六天使不还生死生处,是即宝。五法宝者、当起意未起意如处住,是即宝。六法宝者、三千大千佛刹观了无得度者,是即宝。七法宝者、于念无起处,是即宝。八法宝者、悉使三千佛刹悉取泥洹意亦不喜,不取泥洹者意亦不怒,所以者何?诸法无处故,是即宝。九法宝者、随愿取罗汉,我悉令发意求愿者不令复还是愿,是即为宝。不起诸生无有还愿,是即为菩萨法宝。”

  如来答昙摩竭菩萨,说偈言:

 “于可无所可,  于欲无所欲;
  所度无见者,  法轮无常处。
  慧者无所说,  因度无往者;
  故见大正法,  世之最无有。
  道者无常名,  故为十方宝;
  已得无得者,  生死无有道。
  四马不可尽,  可意无有足;
  世间悉乐者,  不舍不得道。
  畏生无有脱,  不畏无脱者;
  生死当举名,  立之为五道。
  有报无答者,  可谓为是法;
  法者本无二,  所有谛已觉。
  无边亦无幅,  无极不可计;
  本际如影响,  无有往来者。
  于起无所起,  法无诸欲者;
  生死本无处,  生死化如是。
  于净无有净,  于垢无有垢;
  悉为十方人,  断绝诸五道。
  净意若如水,  一切无瑕垢;
  青黄及白黑,  悉得见其形。
  诸法不可荷,  即得无上宝;
  吾我及与人,  世间无得者。
  不住无住谛,  所有谛如是;
  所觉无所见,  世间谛如是。
  无度无不度,  世时谁不有;
  十方立正觉,  悉得无上宝。”

  昙摩竭菩萨问如来言:“欲使十方自然诸天人民,皆令得如其处,当行六法宝。何等六法宝?一者、闻知是会时,是即宝。二法宝者、诸来会者得闻是经,是即宝。三法宝者、非今功德,是即宝。四法宝者、敢问是经法已得六万三昧,但欲使十方人发无上意,是即宝。五法宝者、皆使十方会于佛树下,是即宝。六法宝者、佛所说经法使十方人悉令得之,是即宝。”

  说是三昧时,会中有九十亿万菩萨诸天人民,有六十七亿万人皆得无所从生法处。

  当是时,九亿万菩萨皆得是三昧,三千大千佛刹土,复即九反大动,三十六天诸天王,在虚空中乱风音乐乐佛,诸大龙王、诸阿须伦,皆得见是法。

  阿难正衣服头面着地,叉手为佛作礼白佛言:“是经名为何等经?我当云何奉行之?”

  佛言阿难:“是名为‘诸刹无极园自然华香自然’,号为‘会无极宝’。”

  说是经时,无数诸天人民、阿须伦、人非人,闻经皆大欢喜,各前为佛作礼而去。

  佛说宝如来三昧经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