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0 83.P0722 亲鸾圣人御消息集 (1卷)〖〗
分类:20.续诸宗部
点击数:585
亲鸾圣人御消息集
myojin8888 のすべての投稿
2659 83.P0711 末灯钞(日本) 〖日本 从觉编〗
分类:20.续诸宗部
点击数:629
末灯钞卷上
日本从觉编
注 日文末输入
_
末灯钞卷下
日本从觉编
2658b 83.P0705 唯信钞文意 (1卷)〖〗
2658b 83.P0705 唯信钞文意 (1卷)〖〗
分类:20.续诸宗部
点击数:616
唯信钞文意
日本亲鸾撰
2658a 83.P0699 唯信钞文意 (1卷)〖日本亲鸾撰〗
分类:20.续诸宗部
点击数:654
唯信钞文意
日本亲鸾撰
2657 83.P0694 一念多念文意 (1卷)〖日本亲鸾撰〗
分类:20.续诸宗部
点击数:590
一念多念文意
日本亲鸾撰
2656a 83.P0679 尊号真像铭文 (2卷)〖日本亲鸾撰〗
分类:20.续诸宗部
点击数:585
尊号真像铭文卷上
日本亲鸾撰
2649 83.P0654 入出二门偈颂 (1卷)〖日本亲鸾撰〗
分类:20.续诸宗部
点击数:902
《大正藏》第83卷No.2649
入出二门偈颂
愚秃释亲鸾作
无量寿经论一卷(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婆薮盘豆菩萨造
婆薮盘豆是梵语
旧译天亲此是讹
新译世亲是为正
优婆提舍愿生偈
宗师是名净土论
此论亦曰往生论
入出二门从斯出
世亲菩萨依大乘 修多罗真实功德
一心归命尽十方 不可思议光如来
无碍光明大慈悲 斯光明即诸佛智
观彼世界无边际 究竟广大如虚空
五者佛法不思议 此中佛土不思议
有二种不思议力 斯示安乐之至德
一者业力谓法藏 大愿业力所成就
二者正觉阿弥陀 法王善力所摄持
女人根缺二乘种 安乐净刹永不生
如来净华为圣众 法藏正觉华化生
诸机本则三三品 今无一二之殊异
同一念佛无别道 犹如淄渑一味也
观彼如来本愿力 凡愚遇无空过者
一心专念速满足 真实功德大宝海
菩萨入出五种门 自利利他行成就
不可思议兆载劫 渐次成就五种门
何等名为五念门 礼赞作愿观察回
云何礼拜身业礼 阿弥陀佛正遍知
善巧方便诸群生 为生安乐国意故
即是名入第一门 亦是名为入近门
云何赞叹口业赞 随顺名义称佛名
依如来光明智相 欲如实修相应故
则斯无碍光如来 摄取选择本愿故
是名为入第二门 即获入大会众数
云何作愿心常愿 一心专念愿生彼
得入莲华藏世界 欲如实修奢摩他
是名为入第三门 亦是名为入宅门
云何观察智慧观 正念观彼欲如实
修行毗婆舍那故 得到彼所则受用
种种无量法味乐 即是名入第四门
亦是名为入屋门 菩萨修行成就者
四种成。就入功德自利行成就应知
第五成就出功德 菩萨出第五门者
云何回向心作愿 不舍苦恼一切众
回向为首得成就 大悲心故施功德
生彼土已速疾得 奢摩他毗婆舍那
巧方便力成就已 入生死园烦恼林
示应化身游神通 至教化地利群生
即是名出第五门 入园林游戏地门
以本愿力回向故 利他行成就应知
无碍光佛因地时 发斯弘誓建此愿
菩萨已成智慧心 成方便心无障心
成就妙乐胜真心 速得成就无上道
成自利利他功德 则是名为入出门
昙鸾和尚大岩寺
婆薮盘豆菩萨论 本师昙鸾和尚注
愿力成就名五念 佛而言宜言利他
众生而言言他利 当知今将谈佛力
如实修行相应者 随顺名义与光明
以斯信心名一心 烦恼成就凡夫人
不断烦恼得涅槃 则斯安乐自然德
淤泥华者经说言 高原陆地不生莲
卑湿淤泥生莲华 此喻凡夫在烦恼
泥中生佛正觉华 斯示如来本弘誓
不可思议力即是 入出二门名他力
道绰禅师玄忠寺
道绰和尚解释曰 大集经言我末法
起行修道一切众 未有一人获得者
在此起心立行者 则此圣道名自力
当今末法是五浊 唯有净土可通入
今时起恶造众罪 恒常如暴风驶雨
本弘誓愿令称名 是为秽浊恶众生
是以诸佛劝净土 纵令一生造恶者
三信相应是一心 一心淳心名如实
若不生者无是处 必得往生安乐国
生死即是大涅槃 则易行道名他力
善导禅师光明寺
善导和尚义解曰 念佛成佛是真宗
即是名为一乘深 即是亦名菩提藏
即是圆教中圆教 即是顿教中顿教
真宗叵遇难得信 难中之难无过斯
释迦诸佛是真实 慈悲父母以种种
善巧方便令发起 我等无上真实信
具足烦恼凡夫人 由佛愿力获摄取
斯人即非凡数摄 是人中分陀利华
斯信最胜希有人 斯信妙好上上人
到安乐土必自然 即证法性之常乐
入出二门
建长八岁丙辰三月二十三日书写之
2648 83.P0647 愚秃钞 (2卷)〖日本 亲鸾撰〗
分类:20.续诸宗部
点击数:893
《大正藏》第83卷No.2648
愚秃钞上
闻贤者信 显愚秃心
贤者信 内贤外愚也
愚秃心 内愚外贤也
就圣道净土教有二教
一大乘教。二小乘教。
就大乘教有二教
一顿教。二渐教。
就顿教复有二教二超
二教者
一难行圣道之实教。所谓佛心·真言·法华·华严等之教也。
二易行净土本愿真实之教。大无量寿经等也。
二超者
一竖超(即身是佛即身成佛等之证果也)
二横超(选择本愿真实报土即得往生也)
就渐教复有二教二出
二教者
一难行道圣道权教法相等历劫修行之教也。
二易行道净土要门无量寿佛观经之意定散三福九品之教也。
二出者
一竖出。圣道历劫修行之证也。
二横出。净土胎宫边地懈慢之往生也。
就小乘教有二教
一缘觉教(一麟喻独觉二部行独觉)。
二声闻教(初果·预流向。第二果·一来向。第三果·不还向。第四果·阿罗汉向。八辈也)。
唯除阿弥陀如来选择本愿已外。大小权实显密诸教皆是难行道圣道门。又易行道净土门之教。是曰净土回向发愿自力方便假门也。应知。
大经。选择三种
(一)法藏菩萨
选择本愿。选择净土。选择摄生。选择证果。
(二)世饶王佛
选择本愿。选择净土。选择赞叹。选择证成。
(三)释迦如来
选择弥勒付属。
观经。选择二种
(一)释迦如来
选择功德。选择摄取。选择赞叹。选择护念。选择阿难付属。
(二)韦提夫人
选择净土。选择净土机。
小经。劝信二。证成二。护念二。赞叹二。难易二
劝信二者
一释迦劝信。释迦二。
二诸佛劝信。诸佛二。
证成二者
一功德证成。二往生证成。
护念二者
一执持护念。释迦护念。
二发愿护念。诸佛护念。
赞叹二者
一释迦赞叹二。二诸佛赞叹二。
难易二者
一难疑情。二易信心。
执持三(已今当)
发愿三(已今当)
法事赞有三往生
一难思议往生(大经宗)。
二双树林下往生(观经宗)。
三难思往生(弥陀经宗)。
大经言。证成本愿三身
法身证成(经言。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文)。
报身证成(十方如来)。
化身证成(世饶王佛)。
就佛土有二种
一者佛。二者土。
就佛有四种
一法身。二报身。三应身。四化身。
就法身有二种
一法性法身。二方便法身。
就报身有三种
一弥陀。二释迦。三十方。
就应化有三种
一弥陀。二释迦。三十方。
就土有四种
一法身土。二报身土。
三应身土。四化身土。
就报土有三种
一弥陀。二释迦。三十方。
就弥陀化土有二种
一疑城胎宫。二懈慢边地。
本愿一乘顿极顿速圆融圆满之教者。绝对不二之教一实真如之道也。应知。专中之专。顿中之顿。真中之真。圆中之圆。一乘一实大誓愿海(第一希有之行也)。
金刚真心无碍信海。应知。
疏云。我依菩萨藏顿教一乘海。
赞云。璎珞经中说渐教。万劫修功证不退。观经弥陀经等说即是顿教菩提藏(文)。
圆顿者(圆名圆融圆满。顿名顿极顿速)
二教对
本愿一乘海。顿极顿速圆融圆满之教也。应知。
净土要门。定散二善方便假门三福九品之教也。应知。
难易对 横竖对
顿渐对 超涉对
真假对 顺逆对
纯杂对 邪正对
胜劣对 亲疏对
大小对 多少对
重轻对 通别对
径迂对 揵迟对
广狭对 近远对
了不了教对 大利小利对
无上有上对 不回回向对
自说不说对 有愿无愿对
有誓无誓对 选不选对
赞不赞对 证不证对
护不护对 因明直辨对
理尽非理尽对 无间有间对
相续不相续对 退不退对
断不断对 因行果德对
法灭不灭对 自力他力对
摄取不摄对 入定聚不入对
思不思议对 报化二土对
(已上四十二对就教法。应知)
真实净信心(内因)。摄取不舍(外缘)
信受本愿。前念命终(即入正定聚之数。文)即得往生。后念即生(即时入必定。文又名必定菩萨也。文)他力金刚心也。应知。便同弥勒菩萨(自力金刚心也。应知。大经言次如弥勒。文)。
二机对
一乘圆满机他力。
渐教回心机自力。
信疑对 贤愚对
善恶对 正邪对
是非对 实虚对
真伪对 净秽对
好丑对 妙粗对
利钝对 奢促对
希常对 强弱对
上上下下对 胜劣对
直入回心对 明闇对
(已上十八对就二机。应知)
又就二种机复有二种性
二机者
一善机。二恶机。
二性者
一善性。二恶性。
又复就善机有二种(又有傍正)
一定机。二散机(疏云。一切众生机有二种。一者定。二者散。文)。
又有傍正者
一菩萨(大小)。二缘觉。三声闻辟支等(净土之傍机也)。
四天。五人等(净土之正机也)。
又复就善性有五种
一善性。二正性。三实性。四是性。五真性。
又复就恶机有七种
一十恶。二四重。三破见。四破戒。五五逆。六谤法。七阐提。
又复就恶性有五种
一恶性。二邪性。三虚性。四非性。五伪性。
光明寺和尚曰
道俗时众等。各发无上心。
生死甚难厌。佛法复难忻。
共发金刚志。横超断四流。
观入弥陀界。归依合掌礼。
正受金刚心。相应一念后。
果得涅槃者(文)。
净土论曰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我依修多罗。真实功德相。
说愿偈总持。与佛教相应(文)。
佛说无量寿经言(康僧铠三藏译)
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佛语弥勒。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菩萨胜法诸波罗蜜。得闻亦难。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是故我法如是作。如是说。如是教。应当信顺如法修行(文)。
无量寿如来会言(菩提流支三藏译)
如来胜智遍虚空。所说义言唯佛悟。
是故博闻诸智土。应信我教如实言(文)。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言(帛延三藏译)
速疾超便可到。安乐国之世界。
至无量光明土。供养于无数佛(文)。
诸佛阿弥陀三那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言(支谦三藏译)
我般泥洹去后。经道留止千岁。千岁后经道断绝。我皆慈哀特留是经法止住百岁。百岁中竟乃休止断绝。在心所愿皆可得道(略出)元照律师阿弥陀经义疏云(大智律师也)。
势至章云。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大论曰。譬如鱼母若不念子。子即坏烂等。阿耨多罗此翻无上。三藐云正等。三菩提云正觉。即佛果号。薄地凡夫业惑缠缚。流转五道百千万劫。忽闻净土志愿求生。一日称名即超彼国。诸佛护念直趣菩提。可谓万劫难逢。千生一遇誓。从今日终尽未来。在处赞扬。多方劝诱。所感身土所化机缘。与阿弥陀等无有异。此心罔极。唯佛证知。是故下三劝信。信我语者谓信教也。如不信我十方诸佛。岂虚妄乎(略出)。
(本书)
建长七年(乙卯)八月二十七日书之。愚秃亲鸾(八十三岁)
愚秃钞下
闻贤者信 显愚秃心
贤者信 内贤外愚也
愚秃心 内愚外贤也
唐朝光明寺和尚观经义云
先就上品上生位中(乃至)一从佛告阿难已下。即双标二意。一明告命。二明辨定其位。此即修学大乘上善凡夫人也。三从若有众生下至即便往生已来。正明总举有生之类。即有其四。一明能信之人。二明求愿往生。三明发心多少。四明得生之益。四从何等为三下至必生彼国已来。正明辨定三心以为正因。即有二。一明世尊随机显益意密难知。非佛自问自征无由得解。二明如来还自答前三心之数。经云。一者至诚心。至者真。诚者实。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贪瞋邪伪奸诈百端。恶性难侵。事同蛇蝎。虽起三业。名为杂毒之善。亦名虚假之行。不名真实业也。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纵使苦励身心。日夜十二时。急走急作。如灸头燃者。众名杂毒之善。欲回此杂毒之行求生彼佛净土者。此必不可也。何以故。正由彼阿弥陀佛因中行菩萨行时。乃至一念一刹那。三业所修皆是真实心中作。凡所施为趣求亦皆真实。又真实有二种。一者自利真实。二者利他真实(文)。
就利他真实亦有二种
一者凡所施为趣求亦皆异实。二者不善三业必须真实心中舍。又若起善三业者。必须真实心中作。不简内外明闇。皆须真实故。名至诚心(文)。
言自利真实者复有二种
一者真实心中制舍自他诸恶及秽国等。行住坐卧想同一切菩萨制舍诸恶。我亦如是也。二者真实心中勤修自他凡圣等善。真实心中口业赞叹彼阿弥陀佛及依正二报。又真实心中口业毁厌三界六道等自他依正二报苦恶之事。亦赞叹シ一切众生三业所为善。若非善业者。敬而远之。亦不随喜也。又真实心中身业合掌礼敬。四事等供养彼阿弥陀佛及依正二报。又真实心中身业轻慢厌舍此生死三界等自他依正二报。又真实心中意业思想观察忆念彼阿弥陀佛及依正二报。如现目前。又真实心中意业轻贱厌舍此生死三界等自他依正二报(文)。
一者至诚心者。至者真。诚者实。即真实也。
真实有二种
一者自利真实
难行道。圣道门。
竖超(即身是佛即身成佛)。自力也。竖出(自力中之渐教。历劫修行也)。
二者利他真实
易行道。净土门。
横超(如来誓愿。他力也)。横出(他力中之自力。定散诸行也)。
就自利真实复有二种
一者厌离真实
圣道门。难行道。竖出。自力。
竖出者难行道之教。以厌离为本。自力之心故也。
二者忻求真实
净土门。易行道。横出。他力。
横出者易行道之教。以忻求为本。何以故。由愿力令厌舍生死之故也。
又就横出真实复有三种
一者口业忻求真实。口业厌离真实。
二者身业忻求真实。身业厌离真实。
三者意业忻求真实。意业厌离真实。
按宗师释文。从一者真实心中已下至自他凡圣等善者。厌离为先忻求为后。则是难行道自力竖出之义也。从真实心中口业已下至自他依正二报者。则是易行道他力横出之义也。二者深心。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种。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已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文)。
今斯深信者。他力至极之金刚心。一乘无上之真实信海也。
按文意。就深信。有七深信。有六决定。
七深信者
第一深信。决定深信自身。即是自利信心也。
第二深信。决定深信乘彼愿力。即是利他信海也。
第三决定深信观经。
第四决定深信弥陀经。
第五唯信佛语决定依行。
第六依此经深信。
第七又深心深信者决定建立自心。
六决定者(已上如次应知)
就第五唯信佛语。有三遣·三随顺·三是名
三遣者
一佛遣舍者即舍。
二佛遣行者即行。
三佛遣去处即去。
三随顺者
一是名随顺佛教。
二随顺佛意。
三是名随顺佛愿。
三是名者
一是名真佛弟子。
上是名与此合三是名也。
就第六依此经深信。有六即·三印·三无·六正·二了
六即者
一若称佛意。即印可言如是如是。
二若不可佛意者即言汝等所说是义不如是。
三不印者即同无记无利无益之语。四佛印可者即随顺佛之正教。
五若佛所有言说即是正教。六若佛所说即是了教。
三印者
一即印可。二不印。三佛印可(三印者有上六即文中)。
三无者
一无记。二无利。三无益(三无者有六即文中)。
六正者
一正教。二正义。三正行。四正解。五正业。六正智。
二了者
一若佛所说即是了教。
二菩萨等说尽名不了教也。应知。
就第七又深心深信者。决定建立自心。有二别·三异·一问答
二别者
一别解。二别行。
三异者
一异学。二异见。三异执。
一问答中有四别·四信
四别者
一处别。二时别。三对机别。四利益别。
四信者
一往生信心(凡夫疑难也)。
二清净信心(地前菩萨罗汉辟支佛等疑难也)。
三上上信心(初地已上十地已来疑难也)。
四毕竟不起一念疑退之心也(报佛化佛疑难也)。
就上上信心有五实·二异
五实者
一真实决了义。二实知。三实解。四实见。五实证。
二异者
一异见。二异解。
就报化二佛疑难。引弥陀经劝信。有二专·四同·二所化·六恶·二同·三所
二专者
一专念。二专修(五种也)。
四同者
一同赞。二同劝。三同证。四同体。
二所化者
一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
二一切佛所化即是一佛化。
六恶者
一恶时。二恶世界。三恶众生。四恶见。
五恶烦恼。六恶邪无信盛时也。
二同者
一十方佛等同心。二同时各出舌相。
三所者
一所说。二所赞。三所证。
一佛所说即一切佛同证诚其事也。此名就人立信也。应知。
次就行立信者。然行有二种
一者正行。二者杂行。
就正行有五正行·六一心·六专修
五正行者
一一心专读诵。
二一心专观察。
三一心专礼佛。
四一心专称佛名。
五一心专赞叹供养。
又就此正中复有二种
一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是名正定之业。
二者若依礼诵等。即名为助业。
六一心者(如次一心也)
六专修者(如次专修也)
又复就正杂二行复有二行
一者定行。二者散行也。
又复就正杂复有二种
一念佛。二观佛。
又就念佛复有二种
一弥陀念佛。二诸佛念佛。
法身报身应身化身。
又复就弥陀念佛有二种
一正行定心念佛。
二正行散心念佛。
弥陀定散念佛。是曰净土真门。亦名一向专修也。应知。
又复就诸佛念佛有二种
一杂行定心念佛。
二杂行散心念佛。
诸佛定散念佛是杂中之专行也。应知。
又复就观佛复有二种
一正之观佛。二杂之观佛。
又复就正观佛复有二种
一真观。二假观。
又复就真假有十三观想
日想。水想。地想。宝树想。宝池。
宝楼。华座。像想。真观。
观音。势至。普观。杂观。
又复就正散行有四种
读诵。礼拜。赞叹。供养。
上来定散六种兼行故曰杂修。是名助业。名为方便假门。亦名净土要门也。应知。
又复就杂观佛有二种(又有真假)
一无想离念。二立相住心。
又复就杂散行有三福
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二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上来一切定散诸善悉名杂行。对六种正应有六种杂。杂行之言。人天菩萨等解行杂故曰杂也。自元来非净土业因。是名发愿行。亦名回心行。故名净土杂行。是名净土方便假门。亦名净土要门也。凡圣道净土正杂定散。皆是回心之行也。应知。
三者回向发愿心者。言回向发愿心者有二种
一过去今生自他所作善根。皆真实深信心中回向愿生彼国。
二回向发愿生者。必须决定真实心中回向愿作得生想。
就回向发愿生者有信心
信心者
作得生想。此心深信由若金刚。
就此深信。有一譬喻·二异·二别·一问答·二回向
一譬喻者
此心深信由若金刚。
二异者
一异见。二异学。
二别者
一别解。二别行。
就一问答。有七恶·六譬·二门·四有缘·二所求·二所爱·二欲学·二必
七恶者
一十恶。二五逆。三四重。
四破戒。五破见。六谤法。七阐提。
六譬者
一明能破闇。二空能含有。
三地能载养。四水能生润。
五火能成坏。六二河(水河火河)。
二门者
一随出一门。即出一烦恼门也。
二随入一门。即入一解脱智慧门也。
四有缘者
一汝何以乃将非有缘之要行。障惑于我。
二然我之所爱即是我有缘之行。即非汝所求。
三汝之所爱即是汝有缘之行。亦非我所求。是故各随所乐而修其行者。必疾得解脱也。
四若欲学行者。必藉有缘之法。少用功劳多得益(文)。
二所求者(如上文)
二所爱者(如上文)
二欲学者
一行者当知。若欲学解。从凡至圣乃至佛果。一切无碍皆得学也。
二若欲学行者。必藉有缘之法(乃至)。
二必者(如上文)
就此深信中。二回向者
一常作此想常作此解故。名回向发愿心。
二又言回向者。生彼国已。还起大悲回入生死教化众生。亦名回向也。
就二河中。说一譬喻守护信心。以防外邪异见之难。
此道从东岸至西岸亦长百步(文)
百步者
譬人寿百岁也。
群贼恶兽者
群贼者。别解别行异见异执恶见邪心定散自力之心也。
恶兽者。六根六识六尘五阴四大也。
常随恶友者
恶友者对善友。杂毒虚假之人也。
言无人空迥泽者
恶友也。不值真善知识也。真言对假对伪。善知识者对恶知识也。
真善知识。正善知识。
实善知识。是善知识。
善善知识。善性人也。
恶知识者。假善知识。
伪善知识。邪善知识。
虚善知识。非善知识。
恶善知识。恶性人也。
言白道四五寸者
白道者。白言对黑。道言对路。白者则是六度万行定散也。斯则自力小善路也。黑者则是六趣四生二十五有十二类生黑恶道也。
四五寸者。四言譬四大毒蛇也。五言喻五阴恶兽也。
言能生清净愿往生心者
发起无上信心金刚真心也。斯如来回向之信乐也。
言或行一分二分者
喻年岁时节也。
言恶见人等者
憍慢懈怠邪见疑心之人也。
言又西岸上有人唤言。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者。西岸上有人唤言者。阿弥陀如来誓愿也。汝言行者也。斯则名必定菩萨。龙树大士十住毗婆沙论曰即时入必定。昙鸾菩萨论曰入正定聚之数。善导和尚言希有人也。最胜人也。妙好人也。好人也。上上人也。真佛弟子也。一心言真实信心也。正念言选择摄取本愿也。又第一希有行也。金刚不坏心也。直言对回对迂也。又直言舍方便假门归如来大愿他力。欲使显诸佛出世之直说也。来言对去对往也。又欲令还来报土也。我言尽十方无碍光如来也。不可思议光佛也。能言对不堪也。疑心之人也。护言显阿弥陀佛果成之正意也。亦形摄取不舍之貌也。则是现生护念也。念道言念他力白道也。庆乐者。庆言印可之言也。获得之言也。乐言悦喜之言也。欢喜踊跃也。
仰蒙释迦发遣指向西方者顺也。又藉弥陀悲心招唤者信也。今信顺二尊之意不顾水火二河。念念无遗乘彼愿力之道。
就至诚心。难易对。彼此对。去来对。毒药对。内外对
难易对
难者三业修善不真实之心也。
易者如来愿力回向之心也。
彼此对
彼者净邦也。此者秽国也。
去来对
去者释迦佛也。来者弥陀也。
毒药对
毒者善恶杂心也。药者纯一专心也。
内外对
内外道外佛教。内圣道外净土。
内疑情外信心。内恶性外善性。
内邪外正。内虚外实。
内非外是。内伪外真。
内杂外专。内愚外贤。
内假外真。内退外进。
内疏外亲。内远外近。
内迂外直。内违外随。
内逆外顺。内轻外重。
内浅外深。内苦外乐。
内毒外药。内怯弱外强刚。
内懈怠外勇猛。内间断外无间。
内自力。外他力。
凡就心有二种三心
一者自利三心。二者利他三信。
又有二种往生
一者即往生。二者便往生。
窃按观经三心往生者。是则诸机自力各别之三心也。为归大经三信也。劝诱诸机欲使通入三信也。三信者。斯则金刚真心不可思议信心海也。亦即往生者。斯则难思议往生真报土也。便往生者。即是诸机各别业因果成土。胎宫边地懈慢界双树林下往生。亦难思往生也。应知。
(本书)
建长七岁(乙卯)八月二十七日书之。愚秃亲鸾(八十三岁)
2647 83.P0644 净土文类聚钞 (1卷)〖日本亲鸾撰〗
分类:20.续诸宗部
点击数:1710
《大正藏》第83卷No.2647
净土文类聚钞
愚秃释亲鸾作
夫无碍难思光耀灭苦证乐。万行圆备嘉号消障除疑。末代教行专应修此。浊世目足必可勤斯。尔者受行最胜弘誓而舍秽忻净。奉持如来教敕而报恩谢德。爰片州愚秃。归印度西番论说。仰华汉日域师释。敬信真宗教行证。特知佛恩叵穷尽。明用净土文类聚(矣)
然言教者则大无量寿经也。斯经大意者。弥陀超发于誓。广开法藏。致哀凡小选施功德之宝释迦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群萠惠以真实之利。诚是如来兴世之真说。奇特最胜之妙典。一乘究竟之极说。十方称赞之正教也。说如来本愿为经宗致。即以佛名号为经体也。
言行者则利他圆满大行也。即是出于诸佛咨嗟之愿。复名诸佛称名之愿。亦可名往相正业之愿。然本愿力回向有二种相。一者往相。二者还相。就往相有大行亦有净信。大行者则称无碍光如来名。斯行遍摄一切行。极速圆满故名大行。是故称名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志愿。称名即忆念。忆念即念佛。念佛则是南无阿弥陀佛。愿成就文经言。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往不退转。又言。佛语弥勒。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已上)龙树菩萨十住毗婆裟论云。若人欲疾得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若人种善根疑则华不开。信心清净者华开即见佛。天亲菩萨净土论云。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我依修多罗真实功德相。说愿偈总持。与佛教相应。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已上)圣言论说特用知非凡夫回向行。是大悲回向行故名不回向。诚是选择摄取之本愿。无上超世之弘誓。一乘真妙之正法。万善圆修之胜行也。经言乃至者。兼上下略中之言。言一念者。即是专念。专念即是一声。一声即是称名。称名即是忆念。忆念即是正念。正念即是正业也。复乃至一念者。是更非言观想功德遍数等之一念。就获得往生心行。时节延促言乃至一念也。应知。
言净信者。则利他深广信心也。即是出于念佛往生之愿。亦名至心信乐之愿。复可名往相信心之愿。然薄地凡夫底下群生。净信叵获极果叵证也。何以故。不由往相回向故。由所缠缚疑网故。乃由如来加威力故。博因大悲广慧力故。获清净真实信心。是心不颠倒。是心不虚伪。信知无上妙果不难成。真实净信实难得。获真实净信得大庆喜心。得大庆喜心。经言。其有至心愿生安乐国者。可得智慧明达功德殊胜(取要)又经言。是人即是大威德者。亦说广大胜解者(巳上)诚是除疑获德之神方。极速圆融之真诠。长生不死之妙术。威德广大之净信也。尔者若行若信。无有一事非阿弥陀如来清净愿心之所回向成就。非无因他因有也。应知。 言证者。则利他圆满妙果也。即是出于必至灭度之愿。亦名证大涅槃之愿。亦可名往相证果之愿。即是清净真实至极毕竟无生无上涅槃。愿成就文经言。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国中无诸邪聚及不定聚。又言。但因顺余方故有人天之名。颜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又言。必得超绝去。往生安养国。横截五恶趣恶趣自然闭。升道无穷极。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巳上)圣言明知。烦恼成就凡夫。生死罪浊群萠。获往相心行即住大乘正定之聚。住正定聚必至灭度。必至灭度即是常乐。常乐即是大涅槃。即是利他教化地果。是身即是无为法身。无为法身即是毕竟平等身。毕竟平等身即是寂灭。寂灭即是实相。实相即是法性。法性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一如也。尔者若因若果。无有一事非阿弥陀如来清净愿心之所回向成就。因净故果亦净也。应知。
二言还相回向者。则利他教化地益也。即是出于必至补处之愿。亦名一生补处之愿。亦可名还相回向之愿。愿成就文经言。彼国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除其本愿为众生故。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普欲度脱一切众生(巳上)圣言明知。大慈大悲弘誓。广大难思利益。乃入烦恼稠林开导诸有。则遵普贤之德悲引群生。尔者若往若还。无有一事非如来清净愿心之所回向成就也。应知。是以净土缘熟调达阇王兴逆害。浊世机悯释迦韦提选安养。倩思彼静念此。达多阇世博施仁慈。弥陀释迦深显素怀。依之论主宣布广大无碍净信。普遍开化杂染堪忍群生。主师显示往还大悲回向。殷勤弘宣他利利他深义。圣权化益偏为利一切凡愚。广大心行唯欲引逆恶阐提。今庶道俗等。大悲愿船清净信心而为顺风。无明闇夜功德宝珠而为大炬。心昏识寡敬勉斯道。恶重障多深崇斯信。噫弘誓强缘多生难值。真实净信亿劫叵获。遇获信心远庆宿缘。若也此回覆蔽疑网。更必?历旷劫多生。摄取不舍之真理。超捷易往之教敕。闻思莫迟虑。庆哉愚秃仰惟。树心弘誓佛地。流情难思法海。叹所闻庆所获。采集真言钞出师释。专念无上尊特报广大恩。因玆披阅昙鸾菩萨注论言。夫菩萨归佛。如孝子之归父母。忠臣之归君后。动静非己出没必由。知恩报德。理宜先启(取要)信知佛恩深重作念佛正信偈曰。
西方不可思议尊 法藏菩萨因位中
超发殊胜本弘誓 建立无上大悲愿
思惟摄取经五劫 菩提妙果酬上愿
满足本誓历十劫 寿命延长莫能量
慈悲深远如虚空 智慧圆满如巨海
清净微妙无边刹 广大庄严等具足
种种功德悉成满 超逾十方诸佛国
普放难思无碍光 能破无明大夜闇
智光明朗开慧眼 名声靡不闻十方
如来功德唯佛知 集佛法藏施凡愚
弥陀佛日普照耀 已能虽破无明闇
贪爱瞋嫌之云雾 常覆清净信心天
譬犹如日月星宿 虽覆烟霞云雾等
其云雾下明无闇 信知超日月光益
必至无上净信晓 三有生死之云晴
清净无碍光耀朗 一如法界真身显
发信称名光摄护 亦获现生无量德
无边难思光不断 更无隔时处诸缘
诸佛护念真莫疑 十方同称赞悦可
惑染逆恶齐皆生 谤法阐提回皆往
当来之世经道灭 特留此经住百岁
如何疑惑斯大愿 唯信释迦如实言
印度西天之论家 中夏日域之高僧
开大圣世雄正意 如来本誓明应机
释迦如来楞伽山 为众告命南天竺
龙树菩萨兴出世 悉能摧破有无见
宣说大乘无上法 证欢喜地生安乐
造十住毗婆娑论 难行险路特悲怜
易往大道广开示 应以恭敬心执持
称名号疾得不退 信心清净即见佛
天亲菩萨作论说 依修多罗显真实
光阐横超本弘誓 演畅不可思议愿
由本愿力回向故 为度具缚彰一心
归入功德大宝海 必获入大会众数
得至莲华藏世界 即证寂灭平等身
游烦恼林现神通 入生死园示应化
昙鸾大师梁萧王 常向峦方菩萨礼
三藏流支授净教 焚烧仙经归乐邦
天亲菩萨论注解 如来本愿显称名
往还回向由本誓 烦恼成就凡夫人
信心开发即获忍 证知生死即涅槃
必到无量光明土 诸有众生皆普化
道绰决圣道难证 唯明净土可通入
万善自力贬勤修 圆满德号劝专称
三不三信诲殷勤 像末法灭同悲引
一生造恶遇弘誓 至安养界证妙果
善导独明佛正意 深籍本愿兴真宗
矜哀定散与逆恶 光明名号示因缘
入涅槃门值真心 必获于信喜悟忍
得难思议往生人 即证法性之常乐
源信广开一代教 偏归安养劝一切
依诸经论撰教行 诚是为浊世目足
决判得失于专杂 回入念佛真实门
唯定浅深于执心 报化二土正辨立
源空晓了诸圣典 怜愍善恶凡夫人
真宗教证兴片州 选择本愿施浊世
还来生死流转家 决以疑情为所止
速入寂静无为乐 必以信心为能入
论说师释共同心 拯济无边极浊恶
道俗时众皆悉共 唯可信斯高僧说
六十行一百二十句偈颂已毕。
问。念佛往生愿已发三心。论主何以故言一心。答。愚钝众生觉知为令易故。论主合三为一欤。言三心者。一者至心。二者信乐。三者欲生。私以字训窥论意。合三应一。其意何者。一者至心。至者真·诚。心者种·实。二者信乐。信者真·实·诚·满·极·成·用·重·审·验。乐者欲·愿·庆·喜·乐。三者欲生。欲者愿·乐·觉·知。生者成·兴也。尔者至心即是诚种真实之心。故无有疑心。信乐即是真实诚满之心。极成用重之心。欲愿审验之心。庆喜乐之心。故无有疑心。欲生即是愿乐之心。觉知成兴之心。故三心皆共真实而无疑心。无疑心故三心即一心。字训如斯。可思择之。复言三心者。一者至心。斯心即是如来至德圆修满足真实之心。阿弥陀如来以真实功德回施一切。即以名号为至心体。然十方众生秽恶污染无清净心。虚假杂毒无真实心。是以如来因中行菩萨行时。三业所修乃至一念一刹那无有非清净真实心。如来以清净真心回向诸有众生。经言。不生欲觉瞋觉害觉。不起欲想瞋想害想。不着色声香味之法。忍力成就不计众苦。少欲知足无染恚痴。三昧常寂智慧无碍。无有虚伪谄曲之心和颜爱语先意承问。勇猛精进志愿无倦。专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恭敬三宝奉事师长。以大庄严具足众行。令诸众生功德成就(抄出)圣言明知。今斯心是如来清净广大至心。是名真实心。至心即是大悲心。故无有疑心。二者信乐。即是以真实心为信乐体。然具缚群萠秽浊凡愚。无清净信心。无真实信心。是故真实功德难值。清净信乐难叵获得。依之窥释意。爱心常起能污善心。瞋嫌之心能烧法财。苦励身心日夜十二时急走急作。如灸头燃。众名杂毒之善。亦名虚假之行。不名真实业也。以此杂毒之善回向彼净土。此必不可也。何以故。正由彼如来行菩萨行时。乃至一念一刹那。三业所修皆是真实心中作故。疑盖无杂。如来以清净真实信乐回向诸有众生。本愿成就文经言。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抄出)圣言明知。今斯心即是本愿圆满清净真实信乐。是名信心。信心即是大悲心。故无有疑盖。三者欲生。即以清净真实信心为欲生体。然流转轮回凡夫。旷劫多生群生。无清净回向心。亦无真实回向心。是以如来因中行菩萨行时。三业所修乃至一念一刹那。无有非回向为首得成就大悲心。故如来以清净真实欲生心回向诸有众生。本愿成就文经言。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取要)圣言明知。今斯心是如来大悲招唤诸有众生之教敕。即以大悲之欲生心是名回向三心皆是大悲回向心故。清净真实疑盖无杂。故一心也。依之披师释云。西岸上有人唤言。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又言。中间白道者。即喻贪瞋烦恼中能生清净愿往生心也。仰蒙释迦发遣。又籍弥陀招唤。不顾水火二河。乘彼愿力之道(略出)是知能生清净愿心是非凡夫自力心。大悲回向心。故言清净愿心尔者一心正念者。正念即是称名。称名即是念佛。一心即是深心。深心即是坚固深信。坚固深信即是真心。真心即是金刚心。金刚心即是无上心。无上心即是淳一相续心。淳一相续心即是大庆喜心获大庆喜心。是心违三不。是心顺三信。是心即是大菩提心。大菩提心即是真实信心。真实信心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即是摄取众生生安乐净土心。是心即是毕竟平等心。是心即是大悲心。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名如实修行相应也。应知。三心即一心之义答竟。
又问。大经三心与观经三心一异云何。答。两经三心即是一也。何以得知。宗师释云。至诚心中云。至者真。诚者实。就人就行立信中云。一心专念弥陀名号。是名正定之业。又云。深心即是真实信心。回向发愿心中云。此心深信由若金刚。明知一心是信心。专念即正业。一心之中摄在至诚回向之二心。向问中答竟。
又问。已前二经三心与小经执持一异云何。答。经言执持名号。执者心坚牢而不移。持者名不散不失。故曰不乱。执持即一心。一心即信心。然则执持名号之真说。一心不乱之诚言。必可归之。特可仰之。论家宗师开净土真宗导浊世邪伪。三经大纲虽有隐显。一心为能入。故经始称如是。论主建言一心。即是彰如是之义。今披宗师解云。言如意者有二种。一者如众生意。随彼心念皆应度之。二者如弥陀之意。五眼圆照。六通自在。观机可度者。一念之中无前无后。身心等起。三轮开悟。各益不同也。又言。敬白一切往生知识等。大须惭愧。释迦如来实是慈悲父母。种种方便发起我等无上信心(巳上)明知缘二尊大悲获一心佛因。当知斯人希有人最胜人也。然流转愚夫轮回群生。信心无起。是以经言。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亦说一切世间极难信法。诚知大圣世尊出兴于世大事因缘。显悲愿真利为如来直说。示凡夫即生为大悲宗致。因玆窥诸佛教意。三世诸如来出世正本意。唯说阿弥陀不可思议愿。常没凡夫人。缘愿力回向。闻真实功德。获无上信心。则得大庆喜。获不退转地。不令断烦恼速证大涅槃(矣)。
净土文类聚钞
永享六(甲寅)岁五月十二日书写毕
释莲如
2644 83.P0535 愚要钞 (3卷)〖日本光云明秀撰〗
分类:20.续诸宗部
点击数:697
NO.2644
愚要钞卷上
南纪总持寺沙门明秀撰
注 日文末输入
NO.2644
愚要钞卷
南纪总持寺沙门明秀撰
注 日文末输入
愚要钞卷下
南纪总持寺沙门明秀撰
注 日文末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