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7 14.P0588 佛说大方等顶王经(1卷)〖西晋竺法护译〗

大正藏第 14 册 No. 0477 佛说大方等顶王经

  No. 477 [Nos. 478, 479]

  佛说大方等顶王经(一名维摩诘子问)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佛游于维耶离奈氏树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八百,菩萨一万——一切大圣神通以达,悉得总持、辩才无碍,摄三世慧至三达智,空无相愿不中取证,行于大慈、奉无盖哀,不计吾我以度彼岸;通于三世无去来今,晓一切法如幻、化、梦、影、向、野马、芭蕉、水泡聚沫,解于三处本无所有从缘对生,有利无利、若誉若谤、得名失誉、若苦若乐,以过世间之所有法,因权方便周旋三涂,以超欲界、色界、无色界,解畅道义救度一切;诸天来侍,咨受深法,开发愚心悉入道明。

  尔时世尊,明旦着衣持钵,入维耶离城分卫,至维摩诘舍。时维摩诘有子,名曰善思,明旦沐浴以香涂身,体着新衣手执莲华,与妻室俱上楼阁,观作妓相娱,宿命德本之所感应。遥见佛来,与圣众俱入城分卫,现大瑞变,以偈语妻,所说雅颂歌佛功德:

 “闻斯和雅音,  同时今俱作,
  众妓在其处,  速彻楼阁上;
  大雄来不疑,  护世演光辉,
  必以足右指,  蹈于城门阃。
  百鸟诸禽兽,  发哀悲和声,
  从古未曾闻,  如是诸妙向;
  大雄来不疑,  欲导利众生,
  今举右足指,  以安着门阃。
  我今日睹佛,  犹宝璎珞身,
  众妓不鼓鸣,  微妙可悦心;
  三千圣无疑,  威德净庄严,
  必以右足指,  蹈于城门阃。
  譬如有大钵,  着池河水至,
  则闻调和音,  周遍其土地;
  人中天无疑,  大圣演尊光,
  佛开导世间,  定来入城门。
  神通化众生,  犹树华茂盛,
  若干色芬葩,  流布极美香;
  大龙无所疑,  誓愿建立本,
  今以右足指,  安于城门阃。
  普照于虚空,  周遍于天地,
  日明为以蔽,  永不复现光;
  一切尊无疑,  现威大晃耀,
  今以右足指,  安于城门阃。
  犹如诸天人,  住于虚空中,
  众庶佛后从,  如天侍梵王;
  愍伤世无疑,  尊人圣导师,
  今以右足指,  安于城门阃。
  今日观城人,  各慈向不恨,
  展转相示谈,  如父母子孙;
  德光无沉吟,  福威自庄严,
  今以右足指,  安于城门阃。
  察男女大小,  各执若干花,
  叉手而自归,  欢悦遥散花;
  大导无犹豫,  德花严饰身,
  今以右足指,  安于城门阃。
  诸天人间华,  遍布于虚空,
  散华而烧香,  其香可意悦;
  大勇无疑结,  欲入维耶离,
  因化悦大众,  最胜故到此。”

  尔时善思妻室,闻说是言心中抱恐,衣毛为竖身内和凉,住于兰边心自念言:“是何等神?为天、龙、鬼魅、反足手、真陀罗、摩休勒、人非人耶?口宣人语。”在其处所,不动不摇、不敢移转。

  时佛往诣善思童子所居里中,在于舍边,立在门前。善思童子见佛世尊,即欲下楼阁往自奉迎,心中喜悦不能自胜,已投楼下承佛圣旨,住于虚空以偈叹佛:

 “圣慧尊且住,  人中雄愍待,
  用哀众生故,  唯受斯水浆。”

  于是世尊,为善思说偈言:

 “以住真本际,  世俗所不达,
  彼际无所有,  是为本际相。”

  善思童子以偈问佛:

 “云何住本际?  真本际化导,
  无明之猗际,  何谓立虚无?”

  时佛复以偈告善思曰:

 “其际真本际,  是际则如来,
  如审住本际,  了了住如是;
  如际真本际,  斯则如来际,
  犹了真本际,  童子住亦然。”

  善思童子复以偈白佛言:

 “无际际何际,  何所是际相?
  以何权方便,  名曰为本际?”

  于是世尊,睹见善思心欲畅了解道无处,告于善思童子,以偈报曰:

 “无际不可待,  乃曰真本际,
  其际相虚空,  虚空亦无相。”

  善思为佛说偈问言:

 “甚哉真正处,  其处玄无上,
  使一切众生,  住如今导师!”

  时善思童子前白佛言:“世尊垂愍,受斯莲华。”佛便受之。善思童子口身发言:“以是功德致无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觉;为诸众生班宣经典,令不得至凡夫之法,不至道法。”

  尔时贤者舍利弗,亦在会中,谓善思童子:“于善思心所趣云何?所成正觉,法何所像?欲为众生而班宣之。”

  善思以诵答说偈言:

 “佛志无所得,  诸声闻亦然,
  当成斯正觉,  为众生班宣。
  彼无所向说,  亦复无所致,
  大智当解斯,  本净明如是。
  过去诸正觉,  护世无上尊,
  亦不得诸法,  导世因灭度;
  计求无法界,  亦无众生界,
  是则为本际,  世俗所不畅;
  假号曰世界,  人猗相名号,
  亦无诸所想,  更无有异业。”

  尔时邠耨文陀尼子,为善思童子说是偈言:

 “童子卿云何,  而欲学斯法?
  是处深难逮,  明者所迷惑。
  仁生来久如,  智慧独勇猛,
  与声闻谈语,  卒对慧无畏;
  处处能分别,  所住像紫金,
  立王路巍巍,  犹虚空月盛。”

  时善思童子以偈答言:

 “唯仁问所生,  所生无所生,
  诸法无所起,  谁当复生者?
  其法无所生,  自然无所有,
  是曰本清净,  无法无所得。
  诸法本清净,  未曾能得是,
  以斯无明慢,  佛故说是法。
  在于仙人野,  第一转此轮,
  多存声闻业,  系志在虚空;
  宣畅法音向,  为众多辩才,
  以权来圣慧,  宣说如审谛;
  有生乃终没,  斯愚之行无,
  处在颠倒业,  如邠耨所说。
  以生有老死,  是为方俗言,
  其法无言辞,  托假造言教。”

  尔时贤者邠耨文陀尼子前白佛言:“至未曾有,世尊!今是善思童子,深入智慧巍巍乃尔,所宣独步众所不逮。”

  佛言:“如是如是!如邠耨言而无有异也。”时佛告菩萨善思童子:“卿以何故,欲逮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乎?”

  善思答曰:“圣尊所明故复相问,用最大圣故被弘誓,大圣至仁因宣是语。我身寂然不有所为,以被弘誓悉无挂碍,无所开化尔乃名曰斯深上句。众生无人亦然,其不或斯是等能度。至贤详序深妙上句,晓了斯本真际本末,其以无数无有若干,解达深妙无上章句,以用法故化此众生,其行各异诲无众生。设无众生彼一切空,无智智慧众生本净,以达本净无有各异,以解斯义是世明智。唯然圣尊,我蒙解斯,自成正觉为众说法。”

  贤者阿难前白佛言:“至未曾有,是善思童子,辩才乃深入如是乎,乃能宣斯应顺妙章,无所著句。天上世间凡庶众人、阿须轮闻,必当恐怖不肯受学,谁当信乐此深妙法?往昔宿世曾闻学是深远之行,尔乃信受。”于时阿难以偈叹曰:

 “犹如须弥顶,  远现微妙好,
  今此善思德,  在众妙如是;
  若如众山王,  坚住于大海,
  今处斯众中,  快宣此妙句。
  善思所咨嗟,  说名不有无,
  亦光于本际,  世俗所不观;
  其辞无所畏,  莫不敬叹者,
  唯善思说之,  云何知本末。”

  善思以偈报曰:

 “吾以弃身命,  被无挂碍铠,
  志不贪正觉,  尔乃曰博闻。
  猗欲故堕落,  合集极殃祸,
  谁不堕灾者,  唯见世导师。
  是诸佛境界,  护世所持济,
  其身无所厄,  住于佛尊道。
  虚空及人身,  二俱不可得,
  如法不可得,  法怀无所畏;
  晓虚空佛身,  真实无处所,
  若成是忍辱,  永悉无所畏。
  其虚空至地,  自然无所有,
  是自然善思,  达悉无处所;
  其虚空至地,  善思不可得,
  无生无自然,  虚寂无所有;
  虚空无有高,  亦复无有下,
  以解了是法,  彼悉无所畏。”

  尔时佛告善思童子:“仁者体性无所畏乎?”白佛:“不也。”

  世尊佛复重问:“卿审不畏乎?”白曰:“不也。”

  佛言:“善哉善哉!仁乃无畏,不怀恐惧。”时佛颂曰:

 “从有而生畏,  假现无所有,
  若能解是忍,  尔乃近佛道。
  因人想有畏,  众生本永无,
  若能解如是,  于斯无所住。
  其不得正觉,  无觉亦如斯,
  若余无所获,  此傥无所畏;
  若能晓了斯,  不住有无际,
  善思解如是,  是为由佛道。”

  佛告善思:“若有菩萨疾欲永安,逮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者,便当消除有常想、安想、苦想、众生之想、人寿命想,分别解了无所著行,悉无所猗。作是慕业,逮成无上正真之道也。佛往宿世行菩萨业时,作是行道以,便怀来慧无能得法,乃曰佛道。”时佛颂曰:

 “解常想犹幻,  计常致生死,
  常无常虚无,  求业无所有。
  众生有安想,  了不安自然,
  是想为颠倒,  用想有人故。
  若解了法者,  无有各各异,
  则不怀望想,  无命无有人。
  道明不得由,  无道亦复然,
  是乃曰本净,  法无所有故。
  若有明达者,  晓有悉本净,
  善思当解斯,  是为道正道。
  不行于道乘,  佛乘所救济,
  若有人诤斯,  便不畅道法;
  不行于慧业,  不为道所护,
  用不顺此行,  佛法深难解。
  诸法无所法,  本悉无形貌,
  所有亦虚无,  三界永不安。
  计诸乐众苦,  犹如行虚空,
  若能思是行,  斯乃心解脱。
  有身云吾我,  彼法亦虚无,
  其不有吾我,  所知无所有。
  斯等不想命,  不得究本末,
  虚无想真实,  少明为迷惑;
  吾我及寿命,  本净无所有,
  愚冥之所行,  计本净而有。
  佛道无思议,  不念是所有,
  若闻深妙法,  不能受奉持。
  未曾有班宣,  如是经法者,
  法不可逮得,  所说亦无获。
  坐于佛树下,  因是成道慧,
  若不致道慧,  则亦无所知。
  佛道及慧场,  亦无有言说,
  凡夫怀望想,  慕佛所演法;
  斯则真实教,  佛所宣深妙,
  其意觉甚深,  是为魔所行。
  若有得闻是,  佛所说经典,
  不解经义味,  诸法所救护。
  菩萨甚勤苦,  不求道安隐,
  于斯无道觉,  是二事无像。
  意当倚慕斯,  有是佛所说,
  是何此云何,  著于颠倒业;
  若有过苦恼,  甚著于深妙,
  各称举大音,  快佛无思议。”

  佛复告善思:“学是法者当习深典,勿得志存杂句多辞无益之义,不成正真无极大慧;深远之法乃曰优奥,是乃应法斯曰无得。众生堕邪不能行斯,不用三昧可解利义。慧无境界,无慧亦然,当了斯际非智所行。佛往宿世闻是深法,以解寂净,心无所著。若闻斯典得悦豫喜,曾于无数佛所造行立功勋德,受着心怀、讽诵奉行,以化他人,宣布十方。”

  佛复告善思童子:“菩萨当修如是弘誓,世人所在常抱恐畏,勤学至真不当怀惧也;畏难退却当作是解,宣布奉行乃入道慧。”

  善思前白佛言:“唯然信乐也,世俗所不信,独笃无穷,志旷如空,永无所慕。”

  佛复语善思:“若菩萨大士志深妙法,斯诸正士以是方便顺如佛教,则于道法无所诤讼,以不诤讼,一切诸法则无恐怖,皆不可断;一切诸法了之本无,志无所慕,便入道慧。若有闻说一切法有,不以为怖;若说言无,不以为懅。于有无法,不以增损闻:诸法应、诸法不应、诸法精进、诸法懈怠。解是一切十方诸法,慧所归趣。若无所趣,若复不解诸法有念、诸法无念,不以恐怖;诸法有为、诸法无为,诸法有界、诸法无界,诸法忻喜、诸法无喜,不以恐怖;一切诸法亦不有为、亦不无为,一切诸法本有所有、本无所有,诸法寂然、诸法愦乱,不以恐怖;诸法颠倒、无有颠倒,诸法虚无、真实无为,不以恐怖;诸法一切有戒、无戒,有明、无明,有名、无名,有兴、无兴,有畏、无畏,有生、无生,有死、无死,不以恐怖;诸法有道、诸法无道,诸法有度、若不灭度,诸法是、非,不以恐怖。所以者何?诸法皆空,虚无不真,犹如幻、化、泡沫、芭蕉、影、向、野马;梦中所见,本无从来、去无所至;犹如虚空,忽现云雾尘烟灰等,托现虚空不能为垢,忽然便灭,虚空自然亦无所净。有道无道世俗慧明,普解自然乃无所著。了无所了,乃应道慧无上正真,无所恐畏心不怀懅。”

  佛于是颂曰:

 “诸法无所有,  自然虚不真,
  其自然虚无,  是相便灭度;
  诸法无所诤,  斯亦无所有,
  以了诸法无,  达不有自然。
  所诤讼诸法,  是亦无所有,
  以晓法虚无,  则解不诤讼。
  诸法无所有,  本净永无形,
  本净不可得,  亦无所忘失。
  断一切诸法,  故曰为明智,
  斯谓永毁坏,  亦现无所坏;
  诸法无所灭,  计亦无起立,
  亦多无所坏,  法亦不可得。
  诸法本虚无,  亦不可得见,
  设使无所得,  方便现所有;
  诸法无所有,  因缘从对生,
  所有无所有,  班宣于经典。
  诸法能相应,  示现无所诤,
  不诤为自然,  究竟无有形;
  诸法无所应,  无作不灭度,
  如是不可得,  常离于诸数。
  诸法不可得,  亦无有过去,
  甚哉永无实,  乃曰本真际。
  诸法皆悦豫,  亦不可悦喜,
  若法不可得,  彼亦无言说。
  诸法无放逸,  二俱无所有,
  自然无可取,  是为深妙相。
  诸法不可知,  无我而自然,
  以解无志求,  至于自然号。
  无为无所乐,  彼亦无所有,
  用有无明业,  因号曰无为。
  若念于诸法,  究竟不可见,
  此则真实言,  故名曰意念;
  不念于诸法,  无住无所归,
  了斯无众生,  是号法中法。
  一切法犹幻,  其幻无所有,
  以法无明故,  因宣说生死。
  诸法无形貌,  是其自然义,
  若无有诸法,  解脱无解脱。
  假号曰境界,  自然无境界,
  愚冥所倚着,  故名曰部界。”

  佛复告善思:“色、痛、想、行、识,空本无所有;眼、耳、鼻、口、身、心,空本无所有;地、水、火、风,空本亦无形;因缘合成,犹如五事,成其屋宅。何谓为五?一曰材木,二曰瓦草,三曰土堑,四曰人功,五曰泥水,以是五事乃成为屋。本各别时都无屋名。因缘合成,身亦如是。五阴缘对便有四大,因名曰身。地水火风各缘来合,犹屋四柱四壁皆因缘会,合成散坏皆无处所。犹如梦中见屋宅城郭、树木华实、流水田地、犁牛诸种,下其五谷,各随时生,人主用意获之自给。心神无明,不达一切三界皆空,因倚望求便生意识,十二牵连往来周旋,轮转无际劳于神识,沉迷五趣无懈息时。不解本空如梦所见,觉不知处何所归趣?至成正觉,乃了五趣本无处所,独步无畏。”

  佛于是颂曰:

 “色痛想识空,  眼耳鼻口意,
  本寂无所有,  地水风火异;
  了界得自在,  班宣无部章,
  所言上佛土,  其境灭度想。
  诸法各有形,  本亦无合会,
  不晓知空寂,  其本无有身;
  无得不可逮,  从缘对合成,
  无获不可致,  又现望得生。
  在彼不修戒,  亦复不犯禁,
  无行无有戒,  是为诸法相。
  诸法无所有,  因无明而生,
  以有无明法,  便造明达智。
  诸法假有名,  是名无所有,
  假号无有法,  乃名曰灭度。
  所起无所生,  因现有五阴,
  其阴无所见,  因号有所现。
  所有无处所,  因变示有法,
  法离生死业,  长无生死难。
  如幻师化形,  愚冥谓有人,
  所有无所有,  明者不为迷。
  法生无所生,  慧者无是计,
  诸法皆悉空,  愚者不解此。
  法适有所生,  便当有终没,
  其生及病死,  舍是无所畏。
  诸法一切空,  法亦无所归,
  善思当了斯,  是佛所演法。
  正觉无所作,  则为不可逮,
  若不得道处,  乃见三界事。
  若望想佛道,  则不求正觉,
  若行志存道,  永不造无想。
  诸生死自然,  不观自然法,
  自然无所有,  是为无为想。
  究竟无所生,  所说不可得,
  以行无明业,  因示无为法。
  以怀来众义,  诸法则自然,
  彼悉无所生,  便无诤讼事;
  彼无不奉行,  所宣深妙法,
  用一切起生,  菩萨行愍哀。”

  尔时善思以偈答世尊曰:

 “佛兴出现世,  皆用愍我等,
  身以为疑网,  宣布是法义。
  佛出无思议,  为具足兴变,
  以坏魔罗网,  说除六十二;
  以绝生死元,  因坐佛树下,
  永无有沉吟,  宣消众想着;
  解畅虚伪业,  能仁灭诸见,
  勇猛为世俗,  断我众狐疑。”

  尔时世尊告善思童子:“菩萨所行未曾虚妄,多所救护,以恩加济,无有诤讼,除去众瑕一切无秽,愍伤众生行深远义,不怀望想,世无坚固消去贪欲,以无贪欲蠲弃众结,常行等心加于众生,志不虚妄,大慈之行法不可得,修大义吼不舍精进,心行至真不失勤业,无有娆害奉行忍辱而不诤讼,无所睹见夙夜尊行;善思一心弃于懈怠成就道行,定意正受其心寂静,修于善慧,一切诸法永无所得,行无所畏心不怯羸,显发道心行无挂碍,成就如来十种之力,当以何行至殊特业,尊其至慧奉无等伦,游于十方诸佛世界,行无挂碍度脱一切。”

  时佛颂曰:

 “行无虚妄业,  是诸菩萨辞,
  以奉于脱门,  不畏诸碍行。
  无行谓正行,  是菩萨之业,
  若能解是行,  则无所贪求;
  以法救摄之,  诸菩萨所宣,
  其无所得义,  是行为无上。
  言吾行道法,  则住于颠倒,
  以住颠倒业,  便得有所畏;
  假使有诤讼,  不见诤所在,
  明者作是达,  行于无上乘。
  是乘无所畏,  大乘最无极,
  畏与无所畏,  是亦无放逸;
  一切无所有,  众行中最胜,
  设了悉虚静,  彼行无上道。
  斯行甚微妙,  救护一切法,
  所济亦深远,  消除众望想;
  所行邈玄妙,  二俱无处所,
  若能知本际,  不倚念于法。
  法永无众垢,  亦不离垢去,
  是法本清净,  反宣舍于欲;
  而示现邪逆,  爱欲不坚固,
  不转文字业,  斯句为无上。
  不着犹如幻,  此则无言教,
  以弃反倒行,  便无诤讼意;
  一切众生行,  是实不可得,
  若能晓了斯,  此行乃善教。
  众生以无明,  故曰名黎庶,
  众生法亦尔,  是道则无上。
  其念及众生,  是永不可得,
  此为第一慈,  叹慈乃无极;
  是曰世大施,  斯乃为大士,
  常慕乐放舍,  乃曰慧道心。
  正使不得法,  诸法虚无实,
  云菩萨明达,  是曰好布施;
  解法不可得,  便无所恐畏,
  无尊是之法,  乃曰为布施。
  法貌不可获,  佛法不可思,
  是戒无所犯,  诸法无所著;
  佛土不可议,  此不见诸界,
  于戒不望想,  诸菩萨所叹。
  能忍诸众生,  一切不可得,
  佛所教训诲,  是法第一忍。”

  佛复告善思:“色空不可得,痛、想、行、识空亦不可得;所谓空者,色则为空,无复异空,痛、想、行、识空,无复异空,四大、五阴、十八诸种、三界本空,十二因缘无则为空,无复异空。现世度世、有为无为,四大皆空,无复异空。色如聚沫、痛痒如泡、思想如芭蕉、生死如梦、识如幻、三界犹化、五趣如影,所以如影,从缘对生。三界本末,欲界、色界及无色界,心意所为,犹如画师治素壁板,因缘合成。犹如飞鸟飞行空中,菩萨如是,行无望想,旋到十方;犹日宫殿行于虚空,不污众冥,菩萨如是,独步三界心无所著;去淫、怒、痴三毒窈冥,犹如莲华生于泥中不与其合,菩萨如是,在于生死,成最正觉,心净如空,永无所著度脱一切。”

  佛时颂曰:

 “其心不可得,  则无有诤讼,
  若不得众生,  是为第一忍。
  菩萨离懈怠,  其志无所行,
  永无所勤修,  乃曰最精进。
  其身及心意,  所遣直无邪,
  菩萨无所说,  是第一精进;
  若有懈怠者,  菩萨化立之,
  无心无所行,  住第一精进。
  其心不可得,  内外无所著,
  若心不可逮,  是则为定意;
  心常自勤修,  自然无所有,
  无思无正受,  乃曰逮三昧;
  所以言定意,  以能作是行,
  安住名自然,  是第一定意。
  不知慧所在,  何所自然法,
  自然及与慧,  二俱无所有;
  是法不可得,  斯识行正法,
  不以识知法,  自然无所有。
  若有了此行,  菩萨意坚强,
  行第一之义,  世所无所趣。
  众会无等伦,  为众而宣法,
  斯等虽游居,  无众生望想。”

  佛复告善思:“一切诸法犹如幻化,幻化本空悉无所有,迷惑愚俗自计己身及与他人,悉有所有故沈五趣,敢能晓了是悉无所畏;诸法本末无有内外,以了如是心不怯弱。不难三界三界悉空,若有菩萨晓是本无,独步三世而无所难,达于生死犹如虚空,无形本亦无名,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形无名。用无明故驰逸三界,转轮无际,犹如五事住于虚空不能为垢。自然之故心本清净,权未即解便有三毒,五阴六衰客尘所蔽,虽有是非不污本净,心亘开达,畅三世空便入大道。”

  佛时颂曰:

 “众生犹如幻,  其幻无所有,
  所宣如是者,  永无所复畏;
  己身与他人,  二俱虚无寂,
  以能晓了是,  则永无所畏。
  其内及外法,  不计有所在,
  无以怯弱心,  不难于世俗。
  诸法无所碍,  犹如旋虚空,
  所至如虚空,  是法为自然。
  若能晓了斯,  菩萨无所畏,
  分别一切法,  解了众生行;
  彼不得众生,  其法皆如是,
  以剖判诸界,  其界无所有;
  是曰入道行,  斯曰无上道,
  以致此至业,  知众生心行。
  诸界及众生,  二俱无所有,
  以念彼如是,  皆了一切法;
  其内及外事,  无合会望想,
  以为不除法,  乃曰真本际。
  斯法无思议,  乃曰为佛法,
  此悉无所有,  悉亦无所成;
  所行能如是,  计数无有人,
  以无为之慧,  乃曰为佛慧。
  是乘为大乘,  普安于一切,
  永不畏此世,  世亦无所有;
  其在于世界,  普世一切界,
  菩萨无所行,  求于无上慧;
  是法为深远,  佛法不可思,
  若法无可获,  是则近佛道。
  其佛及经法,  此一切悉无,
  若行如是者,  则得近佛道。
  以行如是者,  俗人无与侣,
  其心无所著,  彼乃近佛道。”

  佛复告善思:“若有菩萨大士闻是深经,若读持讽诵,心不恐怖,善被弘誓心如金刚,疾近佛树坐于道场,近佛境界得亲至真,无碍脱门,观于无为无合会处,到于十方诸佛世界,建习大慈无盖道哀,成十八不共诸佛之法,三世最尊慧喻日月,德无等侣慧过虚空,道明巍巍不可为喻,逮无边圣无见顶相。若有闻是无限雅典,以斯深卷为人班宣而信乐者,往过去世曾见诸佛亦不可计。又不轻慢戏笑之者,佛以豫见观其人本,早信此经如来久睹。若不信乐习斯经典,闻之调戏,则外异学、诸魔官属、放逸之人也。信是法者是佛弟子,佛则是师为亲成就,下其须发而作沙门;其不信者则外邪业,九十六种反逆道法。”

  佛时颂曰:

 “见佛坐树下,  行于真道场,
  其不信佛道,  是慧不可得。
  其无挂碍法,  究竟不可得,
  了法无处所,  是曰为解脱。
  意入于圣慧,  一切法之王,
  诸法及道慧,  非佛之所宣。
  有为及无为,  愚所发望想,
  诸菩萨无想,  诸佛大圣明。
  普观于斯世,  世悉不可得,
  所用晓了世,  是亦无处所。
  佛圣及众生,  于是无望想,
  其无思想者,  善哉慈无上。
  假使众生界,  法界亦复然,
  是乃名之曰,  菩萨无所著。
  以睹于悲哀,  其哀无形貌,
  其哀以无貌,  非愚所了行。
  五事在虚空,  不有无处所,
  一切俗如是,  是乃无上哀。
  其无上正法,  乃曰为佛法,
  此无所贪世,  是为自然法;
  护世之所照,  其色无所有,
  以是无色法,  乃曰无见顶;
  虚空无有边,  普平不可获,
  是为佛正法,  名曰无能观。
  其慧不可逮,  是无上大道,
  慧以不可得,  斯无有坚固。
  此际及彼岸,  所见若不见,
  深解不行斯,  是非妄想求。
  念是智慧法,  斯法则平等,
  违此佛教法,  则非善亲友;
  无勤若勤度,  乃曰到虚妄,
  其不行平等,  则非善亲友。
  以发兴斯法,  若复灭斯法,
  此等诸比丘,  不善思佛教;
  以能断众苦,  本净无所有,
  如是说法者,  则班宣佛教。”

  佛复告善思:“若说诸行皆从习致,用三界习故修道习,有计吾我故行大慈,修无盖哀,倚于三界行三脱门,慕四大故,行无常、苦、空、非身,以生老病死求四无畏,用十二因缘了十二部经,以十八种行十八不共诸佛之法,用十方众犯十恶故,行十善求十种力,用三弊故致三达智,着六情故行六度无极,六通独步,应病与药使济危厄。佛犹良医经法如药,用疾病故而有医药,无病则无药,一切本空,无形无名亦无假号,心等如空无比无侣,忽然无际,尔乃应道。”

  佛时颂曰:

 “其无所住法,  于中习所行,
  班宣修消除,  去佛法大远;
  若于斯寂法,  造虚妄思想,
  以虚妄之法,  不亲近灭度。
  其宣于诤讼,  斯为之灭度,
  善思当了是,  斯无正见行;
  若有修行道,  宣布反逆事,
  朋友乱颠倒,  是为学者业。
  佛所演讲说,  菩萨大名称,
  当来诸就学,  故劝化行道。
  若有奉持是,  佛所化深妙,
  用一切众生,  以为供养佛;
  若有明智者,  受持是真法,
  斯等将来世,  用正法存立。
  其不行是法,  心立存思想,
  自谓则应慧,  不用余致道。”

  佛说是经时,善思童子,寻时逮得无所从生法忍,忻然大悦涌在虚空,去地四丈九尺。时佛忻笑,五色光明巍巍甚妙,青黄赤白红紫之色从佛口出,照于十方无量佛土,还绕佛三匝从顶上入,六反振动是三千大千世界,上虚空中,天雨细捣栴檀香、木蜜众香,雨天好华晃耀人目,箜篌乐器不鼓自鸣,庄严虚空周匝十方靡不校饰。此三千大千世界,罗列诸宝交露㻕琦,妙帐高阁树木,流水浴池,五音俱发和雅悲哀,闻见此变莫不悦豫得未曾有。贤者阿难即从坐起,偏露右臂更整衣服,长跪叉手前白佛言:“以何缘笑?既笑当有意。”以偈叹佛:

 “圣尊未曾妄,  大明不虚忻,
  慈愍世雄说,  何缘而忻笑?
  天处虚空中,  供养人中上,
  各口而歌咏,  快哉宣经典。
  如高灯电光,  若干色微妙,
  斯耀亦如斯,  光光照远近。
  如诸佛之法,  授与正道决,
  还绕身三匝,  忽没于顶上;
  圣尊笑辉耀,  若干种光色,
  出佛口入顶,  唯说此瑞意。”

  尔时世尊,为贤者阿难说颂曰:

 “善思族姓子,  造立德无量,
  当成如来觉,  逮致天人尊。”

  佛语阿难:“是善思童子,当值不可计会亿垓兆佛,世世随侍未曾远之,常用至心供养诸佛,衣被饭食、床榻卧具、病瘦医药;佛灭度后供养舍利,兴众宝塔高四万里,以持舍利着众宝塔奉事供养,以好名香众华衣服、众妙若干种宝、伎乐幢幡、栴檀杂香,以解脱华及众缯彩,以用供事诸如来、至真、等正觉。最后末世当得佛道,号无垢光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佛、世尊。”

  尔时大圣,即说颂曰:

 “若以众杂宝,  充满十方界,
  以用施诸佛,  护世众如来;
  若闻是经典,  德多过彼施,
  住力讲说法,  护世照三界。”

  尔时舍利弗闻佛所说,欢喜心悦得未曾有,念佛至圣德逾须弥,慧超三世,道不可比如空无侣,探古知今所睹无限,智明旷然无以为喻,救厄通明犹空无际一切蒙慈。时舍利弗,念佛恩德恭恪说偈,而叹颂曰:

 “是经甚微妙,  护世之所宣,
  不说其名号,  云何知其称?
  古来未曾闻,  班宣于斯法,
  彼不得住处,  甚哉说法快。
  假使有漏法,  及与无漏法,
  计亦无所得,  甚哉快说法。
  若令有为界,  及与无为界,
  斯二无所积,  是经归如斯。
  护世宣妙法,  道行正真教,
  睹不得处所,  此经义如是。
  所说诸佛法,  于斯无所叹,
  吾我不可得,  甚哉快说经。
  设使十方世,  自然无所有,
  护世之所宣,  未及此经趣。
  唯愍世宣之,  人中最愿演,
  班宣是经名,  今所未称号。”

  佛告舍利弗:“是经名‘顶王’,当共传号。大智当了,所以名顶王。如须弥顶皆见四天下,解是经慧,得四无畏无上大道,无生老病死,度三界厄,若世人好喜是法,十方靡不蒙济,故名顶王。常奉持斯,若有持此佛所宣经,当为世护诸天人民百万亿众,兴无数德无上正真,不为缘觉及与声闻。若宣是法,必得成就无极世护,以得闻法深难究畅,处处演义,解了是法深奥无上,当得成佛。以能奉持,于一切法无复狐疑。若受斯经所宣至化、所喻顶王,不但当得第一法忍,第二第三具三忍法。其法不可得,道无处所无所光显,乃布大道于一切法。此人无欲现在无求,若持是经佛所班宣顶王言辞,讽诵化人福不可量。若有女人受持斯经,以行智慧疾得殊胜,舍女恶态知一切一,以知众一便持是法,班宣斯经入诸行业,明了一切诸所归趣。以入此法说多所照,知若干品所行精进,无数众人悉受道教,本空无法所可班宣,皆无处所悉不可得。所以者何?本末空故。从古以来义不可逮,一切法然,奉持是门法无可得,则不有无是本净法,乃名执持。其慕斯光无量普明,当以随时讲是《顶王》,广求法界志斯光目,不得境界乃曰执持。诸法甚深法不可得,若不可得则不有无,辩才具足志存佛道,觉亦若斯。以畅经义无卷无形,如龙化生,先兴其云然后乃雨。心无从来因缘合成,斯慧无形是无思议,若欲宣布无央数法,当学斯经。解一切空,无所著法,思惟经典不知从来,所说甚善。斯法无生如经所传,其光玄照犹如日明,光无从来去无所至。经典如是,照诸所有令无所有。若有比丘执持辩才清净无断,当以至心学是《顶王》,因法光明所耀无量谛广布法,疾得逮入无碍辩才。以学《顶王》饶益世俗,其不学此不知法味;无玄妙典《顶王》无上,若不奉是远佛法教。

  “诸比丘众、若比丘尼,若不从是法典训诲不归义趣,其不求是不至正真。若有比丘、比丘尼求归是法,为一切世而作法因,一切诸法悉不可喻。犹如有人住忉利天,处天宫殿悉见天下。学斯经者,普超众生济度一切,若住须弥顶,在于其上观察天下。斯经如是,解畅诸法睹一切无,开导众生。犹如有人执大炬火,入于冥室消除窈冥;斯经如是,以法光明普照诸法,习持是典未曾遭冥。犹如日光,出照天下靡不周遍;斯经如是,以道法明咸耀三界,一切众生示以道慧。犹如月殿,游行虚空而不休废;斯经如是,照十方界一切蒙荷。是则法印印一切法,建立此印为诸菩萨。又计其印,犹如虚空悉无所有不可令有,虚空及印是二无望。佛与正法亦复如是,班宣是经亦无所说;犹如国王所爱敬子,欲立太子任以国财。

  “王告大臣:‘以是洪业付其太子,又斯圣财天下国土,一切万民委任系后。’诸臣奉命。今斯经法亦复如是。善思童子从佛启受,当以授与无数菩萨使入上法,佛以建立是经法要,诸菩萨故也。炽盛德本,若以手执福不可量,其持是经所宣顶王,不当疑是不成正觉。欲逮辩才于一切法而无所著,当学斯经所宣顶王。所云世法是则正道。所以者何?俗人信道,若入此经或复不信,用闻经恩会久成道。若受是经广为人说,皆谓至贤,普世诸人莫能虚欺,解诸佛法饶益众生,世护无上,若说是经,诸天亿千住于虚空,而嗟叹言:‘善哉正觉!所宣甚哉!难及难及。’乃说妙典,是举道英慧英,所益不可思议。若四句诵为人讲说,若复精学无央数经,以是深法不可思议,广为人说,其人蒙慈,为与佛谈爱乐圣典,以为宣传斯顶王法,训诲经典无上道要,是乃名曰不可思议。”

  佛告阿难:“若有奉受如是像法纯淑经卷,持讽诵读,若有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能从启受持讽诵读,其德无量功不可限,莫能称载得崖底者,犹如虚空不可得际。如是,阿难!若受是经虽不能多,受四句颂讽诵宣布为他人说,福不可计德无崖底,无边无际不可为喻。”

  佛尔时颂曰:

 “虚空尚可度,  众想可穷说,
  斯功德福祐,  不可竟尽极。
  奉十方世界,  诸无上护世,
  若有受持是,  为供斯诸佛。
  若睹诸神通,  举十方世界,
  不如闻此经,  普奉是诸佛。
  其于十方世,  弃捐第十业,
  以斯奉事佛,  闻不如供养。
  若供诸灭度,  及当来正觉,
  于今十方土,  现在天人尊;
  一切有为业,  归大仁师子,
  若持是经卷,  正觉所宣说。
  若以衣食养,  斯非精智慧,
  其有持是业,  此慧供无上。
  一切十方世,  满中众珍宝,
  以施诸正觉,  是福不殊特;
  其有学是经,  顶王所班宣,
  斯供养诸佛,  是所宣第一。
  我所宣经典,  不着诸佛道,
  其心倚于是,  欲供养如来;
  其不倚世俗,  是第一奉事,
  都无举无下,  是乃曰供养。
  其佛正觉法,  一切不可得,
  如来所班宣,  是第一礼敬;
  其定光诸佛,  所供养奉事,
  见诸菩萨法,  是第一供养;
  是供养第一,  如奉佛世尊,
  从其授决已,  当得致正觉。
  欲住于佛道,  正觉众生尊,
  习是清净法,  则供养导师;
  以如是供养,  得道无所至,
  愍众生奉法,  皆趣一切慧。
  十方诸佛法,  护世所敷演,
  是皆归趣正,  是第一供养。
  已得入佛界,  佛慧不可议,
  便能师子吼,  亦如我今日;
  因其师子吼,  在诸法勇猛,
  济脱亿载众,  灭度无有漏。”

  佛复告善思:“受斯经典宣布十方,一切受持奉行正法,无极大慧开示同学,令得习行六度无极救于三界。若族姓子及族姓女,受是经典为他人说,德不可量,犹如虚空不可限度。”

  佛说如是,善思童子一切圣众,诸天龙神、诸阿须伦、世间人民,闻佛所说莫不欢喜,作礼而去。

  佛说大方等顶王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