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共同社, 全球纵横, 科技环保
【共同社电】发送的消息被对方阅读后就会自动消失。具备这种如同谍战片一般功能的通信应用软件(APP)被犯罪集团利用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多。交谈的隐私性高,此类APP已逐渐成为特殊诈骗和毒品买卖等的联络手段。办案查处部门也已提高警惕。
Telegram是其中代表性的一款APP。据官网介绍,俄罗斯创业家于2013年8月开始提供服务,截至2018年3月的全球每月用户数达到约2亿人。发送的消息经过复杂加密,能够设定在一段时间后自毁,且消除后难以复原。
该APP因被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使用而出名,在日本的犯罪活动中也存在感渐增。2019年11月发生在大阪府八尾市的特殊诈骗案中,被指负责收取财物的嫌疑人可能使用,其与指示人的交谈痕迹未被找到。
今年1月发生在大阪市东淀川区的抢劫案中,3名嫌疑人被指在作案当天初次碰面前一直通过Telegram联络。
该APP还被用于非法药物买卖。意为直销大麻的“推车卖菜”,以“冰、1.0、18000”叫卖冰毒每克18000日元(约合人民币1147元)等,这样的交易隐语出现在非特定多数用户参与对话的Telegram聊天群中。有意购买者通过私信联络卖家,实际的交谈记录自毁后不留痕迹。
Telegram现在的研发据点位于阿联酋(UAE)迪拜。办案相关人员指出调查难度称:“很难得到数据提供等协助。只有通过其他证据锁定嫌疑人。”
在大阪府等活动的不良集团一名少年成员(19岁)使用与Telegram相似的APP“Signal”。他表示:“设定为伙伴发来的消息显示已读的5秒后自毁。这样就不会留下证据。”
新潟县敬和学园大学教授一户信哉(专业为信息媒体论)指出:“隐私性高、能令用户放心的APP本身并不坏。即使限制也会有类似的APP出现。采取对策非常困难。”(完)
2020-2-21 4:30
0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