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共同社, 日中关系, 编辑推荐

【共同社5月10日电】日本与中国就启用为避免偶发性冲突进行相互通报的“海空联络机制”达成了协议。不过,搁置双方存在主权之争的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问题体现出浓厚的“政治解决”色彩,防卫省内部也有人冷眼相待。中国的海洋活动今后无疑还将继续,能否有助于缓和紧张难以预料。
▽细节未定
2012年9月,日本对尖阁诸岛实施国有化,中国表示强烈抗议。同年12月,中国飞机首次进入尖阁附近日本领空,之后还发生了中国军舰火控雷达照射日本海上自卫队护卫舰、中国军机与自卫队飞机异常接近等一触即发的事态。自卫队干部表示:“无法推断是军方整体的想法还是现场的擅自行动。”
联络机制考虑到东海等区域,为避免偶发性军事冲突而在日中防卫当局干部间建立热线联络。
日本首相在达成协议后的联合记者会上称“持续了10年的课题终于得出结果”,露出放心的表情,但此次协议并未明确地理范围,不知以何处海域、空域发生的事件为对象。位于日中双方在领空外侧划设的防空识别区相互重叠部分的尖阁诸岛如何处置以及对话窗口的级别等细节部分均未敲定,仅是建立起了框架。
▽焦躁情绪
在不清楚机制能否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双方以模棱两可的方式达成协议,其背后原因似乎无非就是日中的政治动机。
一名防卫省干部透露,最近首相官邸方面发出“无论如何尽快推进的压力”。内阁支持率因森友、加计学园问题等陷入低迷,在对话氛围渐浓的朝鲜问题上也缺乏存在感,可以看出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希望取得“成果”的焦躁情绪。
另一方面,中国习近平领导班子为了把精力集中到贸易摩擦加剧的对美外交,正急于改善日中关系。日中关系消息人士指出,此次协议是“优先改善关系的结果”。
不过,日中外交消息人士预测称,推进海洋活动的中国派船只驶入尖阁诸岛附近领海和毗连区的情况今后仍将持续,并表示“不过就是政治关系好的话次数变少,关系恶化的话就变得频繁而已。”
▽来不及应对
自卫队第一线如何看待此事呢?现役战斗机飞行员表示:“知道和不知道对方飞行理由时的精神负担完全不同,这次没有决定日中联络的窗口,对情况每分每秒都发生变化的战斗机的世界而言来不及应对。”
自卫队干部认为“机制建立后部队的行动完全不会有变化”,但也指出“此前交由现场酌情处理的部分较多,今后发生情况时将由防卫省整体应对这一点值得肯定”。另一名干部淡然表示:“没有期待所以也不会感到失望。”(完)
责任编辑:周涛_HS605
声明:本文章为网友上传文章,如果存在来源错误,或内容侵权问题,
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代表原媒体及作者观点,不代表FJ时事新闻立场。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