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UC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调查公司东京KANTEI的统计显示,2016年日本东京圈的新建住宅平均销售价格达到工薪族年收入的10.68倍,虽然可以说仍处于较高水平,但时隔5年出现了下降。除了日本人的年收入正在增加之外,由于住宅价格感觉相对偏高,千叶县和埼玉县等价格降低的住房正在增加。
住宅销售价格(按照使用面积70平方米计算)除以根据日本“县民经济计算”推算的员工人均年收入,得出了房价与收入的比例。2016年东京圈新建住宅价格(使用面积70平方米)为5,511万日元(1日元约合0.009美元),比2015年下降2%。另一方面,东京圈的员工平均年收入为516万日元,提高了1%。两方作用下,房价收入比下降了0.31%。
日本的房地产经济没有畸形发展(图源:Getty)
销售价格下降最明显的是紧邻东京都的千叶县和埼玉县。尤其是千叶县的千叶市、柏市和松户市等地,价格适中的大型住宅供给增加,平均价格下降幅度超过10%。
在东京都内,黄金地段的“过亿日元住宅”和23区的高价住宅占供给的一多半,2016年的销售价格上涨2.5%,房价收入比也上涨至11.46倍。不过,目前也出现了下降的迹象。东京KANTEI主任研究员高桥雅之指出,“出现了按以往价格卖不出去、降价10%左右出售的房产”。
另一方面,2016年东京圈二手住宅(10年或10年以上房龄)的房价收入比为7.13倍,上升了0.44%。超过7倍已是23年来的最高水平。主要原因是销售价格提高8%。东京圈二手住宅方面,东京都内房价收入比为9.13倍,为日本全国最高,神奈川县为7.65倍,高居第3位。高桥认为,“首次购房者从新建住宅转向了二手房,因此二手房价格上涨”。
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日本经济最盛期,日本也迎来了地价高腾的房地产泡沫经济。对此,日本政府没有出台推波助澜的政策,而是提出使民众能以5倍年收入购买大城市圈住宅的目标,并于1992年在内阁会议上确定。
当然,时至今日,日本住宅价格的房价收入比,仍然以大幅超过5倍的水准发展。但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仍属合理水平,较之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房价更为适中。
高桥认为,“5倍的目标仍是理想而已,哪怕降至7至8倍也很难,但会进入价格调整的局面,房价收入比会逐渐下降”。
反观中国,给人印象较深的是北京、上海等地的“鼠族”群体。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实际上只在极个别的大城市得到发展,使得地方年轻人全部向大城市涌来,大城市的人口集中现象极为严重,引发的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居住。
没有房子的贫困人群租住在租金较低的地下室。没有窗户的狭小房间摆放着多个床铺。居住在这里的人大多数是从农村出来的务工人员。虽然没有准确的统计,据悉仅北京的鼠族人群就有100万人。拥有资产的人不断增持资产,而贫困人群却要为低廉的租金犯愁,还要被人叫做略带侮辱性的“鼠族”。
据房地产信息企业“房天下”数据,11月北京的住宅均价为41,292元人民币(1元人民币约合0.148美元)/平米,上海为45,847元人民币,深圳为55,040元人民币。其他房地产企业的统计结果也显示北京和上海的房产均价多为4万元左右。在中国,阳台和公共区域也包含在住宅面积内,所以按照日本售楼的计算方式,中国的房间销售面积相当于小了约20%。
也就是说,中国的100平米相当于日本的80平米。在中国,交房时多以毛胚形式,室内装修要在个人购买后自己负责,厨房和卫生间也一样。考虑到这些因素,中国的100平米与日本的70平米住宅进行比较才相对合理。
据日本房地产数据提供商东京KANTEI公司的调查,2016年东京都内70平米的新建分售型住宅价格为7,086万日元,相当于东京市民平均年收入的11.30倍。
北京的情况如何呢?据统计,2015年非民营企业职工的平均年收入为11.139万元人民币。民营企业为5.869万元人民币。如果按照年收入为11万元人民币计算,100平米的房子相当于北京市民年收入的约37倍。东京的10倍都让人感觉很困难,而北京达到近40倍。何况上述人均工资,还被民众广泛批评虚高。即便如此,以这个水平计算,没有资产的人群买房也还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工资低的人群只能成为“鼠族”。
关于代表收入差距指标的基尼系数,普遍认为超过0.4社会就会出现不稳定。虽然日本的基尼系数呈上升趋势,但也只有0.3至0.4左右。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基尼系数为0.462,但大学和研究机构发布的数字还要高一些,也有报告显示超过了危险水平的0.5。如果以资产而非收入换算,估计差距会更大。自称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不平等呢?
中国房地产业早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官商攫取民众血汗钱的工具(图源:新华社)
实际上,中国的住宅持有并不包括土地。这是因为中国不存在个人拥有土地的制度。土地归国家所有,购房者在买房时向政府付款取得土地使用权。使用年限多为70年。购房者只对房屋持有所有权。这一机制和日本的定期借地权相似。因为“借地”不是资产,所以不会被征收房产税。
换句话说,在幽静的高档住宅区和热闹的商业区等“地价”较高的地方拥有多套房产也不会被征税。有房的人即使不断地买房,也不会被征税,结果导致有钱人越来越有钱。当然,这一税收制度的不完善在中国国内也被当成问题,从很早以前就出现了要求征收房产税的声音。因为发达国家通过征收房产税实施收入再分配,缩小了贫富差距。
近日,大型房地产商SOHO中国总裁潘石屹称:“我知道北京有人买一百套房”,呼吁尽早征收房产税,一度引发热议。目前在制度上可以对建筑的一部分征税。实际上,2011年上海市和重庆市曾试征过房产税。不过,这次试征收几乎没有产生效果。因为2011年以前购买的房子不属于征收对象,换购等情况也被列为免税对象。
房产税不能征收的理由有很多。如果统一征税后,增税会导致个人消费减弱,可能导致经济恶化。扩大免税范围,最终也会像上海和重庆试征税一样不见成效,还会出现以假离婚等手段逃税的人。对使用权征税原本就存在理论上的问题,另外资产的市值评估也很困难。住宅根据评估额计算方式的不同,也会出现不公平。
而且大量拥有房产的,主要是官员和背景复杂的富人。将他们作为征税对象,政府在对房产税的立法会极为慎重,因为,立法者作为官员,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恰恰就是不收税的受益方。这种矛盾,在党权凌驾于法律的专制体制中国,早已遍及所有领域。
因此,可以断言,即使征收房产税,也很可能被设计成一项含有各种免税条款、让既得利益阶层无需纳税的法律。如今的制度很难证明包括官员在内的所有人是否在纳税。曾在10年前大力提倡征收房产税的一名中国经济学家现在却冷淡地表示,“我认为不管征不征税,结果也是一样的”。
在中国,目前并没有公开权力阶层的资产。而如果只有力量较弱的人群支付房产税,权力阶层却不支付,这种不平等还会不断扩大。半个世纪前的文化大革命将牟取特权的官僚称为走资派,成为打倒对象。虽然不能因此对文革给予肯定,但初期让民众投入革命的正是对官僚特权社会的愤怒。要想改变不平等的社会,难道只有这种蛮横粗暴的方式吗?
责任编辑:王鸿_HS524
声明:本文章为网友上传文章,如果存在来源错误,或内容侵权问题,
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代表原媒体及作者观点,不代表FJ时事新闻立场。
3か月前